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11836
大小: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第三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第三学时一、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刻舟求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工具书及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教学难点: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三、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PPT) 介绍学过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并说说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师小结:不少许多富有启示的寓言故事来自我国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吕氏春秋》。
2、揭题(PPT)在船上做记号来寻宝剑。“求剑”是目的,“刻舟”是采取的方法。(二)、检查预习 1、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在重点字下打记号。 2、学生用一句话回答。小声自读,指名读,评价,正字正音。 3、齐读。(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读译文,勾画不懂的地方,批注问题。 2、“专家组小老师”讲解大意,强调要点。 (先示范读句子,讲意思,然后提示易读错和词义重要的字,并出示PPT,要求同学补充批注) 3、质疑,并补充批注。 4、齐读译文。 5、练习一。(四)、
3、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简意赅,短短几句就告诉我们这么多内容,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齐读) 2、这个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读懂,试想当船靠岸后,楚人怎么去捞剑的?他能捞到吗?那他会有什么神情?会说些什么?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举动会有什么议论? 大家思考一下: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呢?(PPT)在书中找出来勾画 出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者是如何评论这个楚人的?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齐读) 3、确实他太糊涂了,那么你认为这个楚人是什么样的人?(不会根
4、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不懂变通)这个故事就讽刺了这类人,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今天我们积累了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它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通过这个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四、教学总结: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氏春秋》,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按照船上刻的记号在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故事讽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不懂变通的人,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
5、生动,语言简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体现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色。五、课后反思: 首先,导入时的回顾与课文紧密联系,达到了预期目的,破题处理结合了单元主题——方法,十分鲜明。 其次,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我要求学生在容易读错的字下打记号,困惑的是对于古文的停顿节奏是否该让学生做标注。 然后,在“会译”环节有“专家组小老师”讲解,这是提前告知每个学生做到精预习,结合平时表现,率先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的。目的在于发挥优秀学生示范作用,最大限度激发潜能。详细分析文意时有的过于详细,涉及到的许多知识小学阶段并不需
6、要学生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意即可,语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困难,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感悟,我想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最后在“会悟”环节激发学生想象力效果较好,通过对比更能了解方法达不到目的因为没有根据情况变通,因此更加利于体会寓意。在本课教学中我加入课堂练习环节两次,力图高效率巩固和加深理解,又能体现读写结合,突出要点。 总之,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好好学习文言文,学好文言文,使文言文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不致因时空的久远而褪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