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

ID:39001655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力自信力了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驳论文的常识及写法。2.培养学生把握议论文驳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朗读中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2.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3.讨论、探究文中的关键问题,深化对课文的认识,领会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策略根据课堂实际需求,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距现在八十多年了,文章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写的,预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生平业绩和作品风格。2.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3.引导学生多诵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文中的重要语句,要用品读法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对文中的关键问题,组织学

3、生讨论、探究,提倡各抒己见,使学生在多种看法的碰撞中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在三个维度上得到提高。4.引导学生重视领会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和做人两个方面都获得益处。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一段9·3阅兵视频。教师导入:9·3大阅兵圆满结束了,骄傲、自豪、感动瞬间汇成我们共同的记忆。当千人合唱团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当威武的三军正步走过长安街,当蹒跚的老兵向我们敬礼……这些场面令人震撼,让人感动,此时此刻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吗?2.让学生根据画面谈谈感受。要

4、求: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心情,并说明理由。小结:太多的词语也表达不出我们内心的激动与感动,再多的语言在这庄严肃穆的场景下,都会黯然失色,唯有一句“我爱你,中国”是最好的诠释。然而,八十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二)感知学习1.教师范读课文并设计相关问题:(1)这篇文章作者发表了哪些见解和主张?(2)这些见解主张的提出方法

5、和我们前面学到的文章写法一样吗?(3)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2.讲解驳论文的知识。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三)内容探究1.诵读第一至五段,组织讨论以下问题:(1)前两段的观点是什么,支持该观点的论据是什么?明确: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是: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由此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既然认

6、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得出对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叫归谬法。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不成立的,在论证方法上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

7、。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和力量。(3)第四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2.默读第六至九段后,讨论探究:(1)作者是怎样提出并论证自己的正面论点从而间接反驳了敌

8、论点的?明确:文中第六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正面树立起自己的论点,与敌论点针锋相对。接着在第七、八两段中,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2)第九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