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99066
大小:19.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绿 (朱自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绿》是新课标实验教材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设计思路朱自清的《绿》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美文美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是本课的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学生学习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依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录音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文段进行解读探究,着重学习多角度细致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观察
2、景物的方法。2、学习文章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有人说:绿色是雨水的种子,将纯美的甘露化作一片爱意;有人说,绿色是阳光的化身,把宽厚仁慈变为茁壮桌子的生命力;有人说,绿色是无私的缩影,层层绿叶只为衬托鲜花的明艳。你积累了那些有关绿的诗句。二、检查预习情况1、你对作者知多少: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
3、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初中已学过他的《春》、《背影》。2、简介背景:本文写于1924年,是朱自清先生《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当时正是大革命时期,作者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教国文,五四运动的激情在作者心中仍未消失,愉悦的心情无法抑制。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3、检查字词尘滓zǐ蕴蓄yùn皱缬xié明眸善睐móulài雄踞jù几绺liǔ挹yì取三、听录音,整体感知听录音,思考下列问
4、题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疏通文章的字词。6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3、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概括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的词语。思考后交流,明确上述问题。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五、总结反思,表达训练1、品读中
5、最让你迷恋的是文章的哪一点呢?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呢?提示:写景的角度富有变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写景多角度:静态、动态、亮度、质地、色彩……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③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处语句并说说理由。比喻:碧绿的潭水——极大的荷叶(形色)6蔚蓝的天空(鲜润)小姑娘(可爱)少妇的裙幅(静态——涟漪)初恋少女的心(动态——荡漾)涂了“明油”(亮度——波光)鸡蛋清(质地——软嫩)温润的碧玉(色彩——清澈)作用:一连串新鲜贴切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几个方面再现梅雨潭绿清亮、鲜嫩、柔软、纯
6、净的特征,用不同的事物反复比喻同一对象,就把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对比:梅雨潭的绿——-——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明暗适度,浓淡相宜)虎跑寺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沙的波(太暗)作用:通过对比,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实在恰到好处,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礼宾司。拟人: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6作用:把绿当作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作者与绿有了直接的感情交流,写出了绿的可
7、爱、醉人。④课文着力刻画梅雨潭所呈现出来的美,表现出它的神韵。想一想,在这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感悟?2、表达训练: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借鉴本文多角度、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300字左右。六、随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惊chà尘zǐ几liǔshū的皱xiéyì取jū捧明móu善lài2、填空:朱自清,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等。3、仿写句子: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认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
8、若能,我将赠给;她必。我若能,我将赠给;她必。七、教学反思:6《绿》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通过梅雨潭绿绿的潭水,抒写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同时,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学习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舍弃了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降低问题难度,设置的问题较简单,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