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

ID:38997718

大小:22.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_第1页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_第2页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_第3页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_第4页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龚辉2014221115110037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孔子的“正名”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思想。然而我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却时有偏颇,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打倒“孔家店”运动的兴起,思想学术界阶级观点的广泛引用,这一思想逐渐成为人们批判孔子宣扬尊卑有别等级观念的一条罪证。五四时期,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抨击孔子,他认为孔子是提倡君主专制的罪魁祸首。吴虞说:“孔氏之徒,湛心利禄,故不得不主张尊王,使君主之神圣威严不可侵犯,以求亲媚。”思想学术界几乎无

2、一例外地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表现的是尊卑有别的贵族等级思想。如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和以奴隶主贵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是周礼的基本内容。”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认为是“把等级制度巩固起来协调贵族间的关系”。就是近来出版的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也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的是形成整个社会井然有序的差序结构。”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一思想和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联系起来,回溯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想文化状况我们就会发现“君君臣臣父

3、父子子”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并非后人认为的是一种尊卑有别的贵族等级思想。主要是那些人没有把孔子的思想和后儒对孔子思想的改造区别开来。我们首先来看下这段话的出处。《论语·颜渊》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治。孔子回答:“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道:“对呀!若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夫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此翻译

4、根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翻译。)5龚辉2014221115110037就是君像君的样子,或者说君尽君的责任。然后臣尽臣的义务。父尽父的义务,然后子尽子的孝道。第一至少大家义务是双向的。你君也有君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臣对你忠,你父有父的义务,然后你才能要求子对你孝,双向义务,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就是君君在臣臣的前面,可以这么理解:君先做的像君的样子,然后才有资格要求臣对你尽忠,父亲首先要尽到父亲的义务,比如说抚养子女,让子女受教育,然后你才有资格要求儿子将来对你孝顺。所以从这句话我们看来,至少有

5、两层意思,第一平等,这是底线,其次,实际上孔子在这个地方还是不平等的,他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交给的是君君和父父,交给的是君父。就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先秦儒家都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点,就是他们更多的是把责任义务放在强势者的身上。上层社会的身上,他们对下层社会往往没有过多的道德要求,没有过多的道德要求,所以你看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们从来不对老百姓讲仁义道德。就是说孔子不但不像我们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更多地要求下层人民尽义务,恰恰相反,他更多地要求上层社会做得好。在《论语》中,孔子从未说过臣下要盲目顺从君主、君

6、主对臣下可以生杀予夺的话。相反,孔子认为国君之言,“如不善而莫之违也”,就有可能导致丧邦之祸。对君臣两者的关系,孔子首先要求当国君居上位的要守礼,要以身作则。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说:“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认为,当国君居上位的必须“好礼”,必须“修己”,才能使下面心服,才能安百姓,否则“虽令不从”也。5龚辉201422111511003

7、7根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句话,很多人都认为孔子提倡君主专制主义。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本意是为了“正名”,即要求君、臣、父、子都要名实相符,各尽自己的职责。至于这些职责是什么,当时孔子没有说明。因此,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汉儒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认为,君、父、夫对臣、子、妻有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利,这是一种解释。因为这些解释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孔夫子的原意。《论语》中“君子”、“小人”之别,不是按血统和社会政治地位来划分的

8、,而是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水平。以“正名”为主要思想的“君君臣臣”观念,在孔子思想中并无尊卑等级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儒家学说面临着社会新形势及诸子百家思想的挑战,儒学为了自身的发展,吸收融和了许多其他学派的思想,尊卑观念也愈益明显。我们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礼”。而“礼”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正名”。“正名”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孔子认为每种事物,“礼”都对其作了一个规定,都有一个内在标准。事物必须符合“礼”给予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