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眼震图学基础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

ID:38994687

大小:4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3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_第1页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_第2页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_第3页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_第4页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眼震图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眼震图学基础眼震图学通过测量眼球运动来评价前庭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眩晕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课程将向大家简要的介绍眼震图学的发展、变迁与深化,详细的阐述视频眼震的原理特点、视频眼震的系列测试方法与临床意义。眼震图学是通过测量眼球运动来评价前庭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助医生对眩晕性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门科学。尤其是对于耳鼻喉科,涉及到眩晕性疾病的诊断,眼震图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一个生动的例子加深大家对于眼震图学的理解。例如冷热水、冷热气刺激耳道以后,由于耳神经反射,人的眼球就会发生运

2、动,即发生眼震。内耳有病或功能不好的人,他的眼球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内耳通过大脑有很多的神经联系,大脑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眼震的异常。这种通过眼球运动来诊断内耳的疾病或中枢性的疾病的方法,称之为眼震图学。眼震图学的历史悠久,到现在为止应用广泛。因为许多学科都涉及到眩晕性疾病,需要对前庭功能进行检查。国内的许多大医院都已拥有了眼震图学这样的检查设备,并且按照国家要求,这样的设备应该普及,县级医院同样也应该具备此种检查设备。一、眼震图学的发展与变迁1922年,Schott用弦线电流计在人的眼球周围测量出当眼球运动时有电位变化,但当时对这一电

3、位的来源并不清楚。1936年,Mowrer等人证明这一电位变化来源于在眼球运动时角膜与网膜间的电位空间变化。角膜带有正电,视网膜带有负电,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电位。当眼球运动的时候,这个电位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电位便可用来测量眼球的运动。1955年,Henriksson设计出了第一台眼震电图仪并应用于临床,逐步确定了对耳科学的应用价值。我国的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眼震图的应用研究,开始首先应用脑电图记录眼震电图。70年代设计了眼震电图的前置放大器与心电图机联合记录眼震图。后又研制了三笔眼震电图仪。这个期间主要应用眼震图记录前

4、庭性眼震,来评价两侧前庭功能的对称性、低下或亢进,以眼震波、数量和眼震持续时间为主要指标来进行前庭功能评价。为前庭功能造成损伤的眩晕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高了较客观的依据,代替了传统的粗糙的前庭功能测试。二、眼震图学的发展与深化(一)大型设备的引进使临床检查系统化在过去没有眼震电图仪的时候,医生向受试者耳内给予温度刺激,用秒表记录眼震时间,通过这个指标来检测受试者的前庭功能。但此种方法,两侧不对称,指标的精确程度不高。20世纪中期,国外的大型眼震仪设备已逐步成熟化,我国极少数的大医院开始引进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大型眼震设备,使眼

5、震仪的临床应用逐步走向正规化。在有了这些先进的眼震仪之后,便可通过仪器的测量图来计算这些指标,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精确度。之后开始进行系列化检查,从单一的前庭功能评价而逐步开始对网膜-眼反射(视动中枢试验)试验进行研究和探索。自此,眼震图仪的用途逐渐广泛起来:可用它诊断内耳的前庭疾病和中枢性的眩晕;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从眼震电图的原理到各项系列检查的大量资料;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用于动物实验,用来评价前庭功能。(二)眼震图学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于眼震电图,用计

6、算机分析处理眼动信号,逐步废除了机械性描笔绘图和手工测量分析图形的方法,从而走向数模控制的年代。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获得手工操作不易获得的多项指标,更有利于临床诊断。国内的眼震电图仪进行了改装换代,研制出了单片机为主机的简易眼震电图仪。20世纪末期,我国实现了完全的计算机化的眼震电图仪,推动了眼震电图的临床应用。(三)诊断领域的扩展由于对眼震图系列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中枢性眩晕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逐渐深入,因此,开阔了眼震图学的诊断领域,除耳性眩晕以外,越来越受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重视。由此眼震电图已形成系列试验的两大部

7、分:一是以温度试验为代表的前庭功能的测试,一是以网膜-眼反射为主的中枢性的功能测试。眼震图学的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有着怎样的意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如后颅凹疾病的眼震电图表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眼震电图诊断,脑梗塞的眼震电图表现,巴金森氏病的眼震电图表现等大量的关于中枢性病变的眼震电图研究。其诊断领域显著增加。眼震电图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诊断指标越来越有规律性,不断明确其临床意义。如中枢性病变的眼震波的节律性抑制现象,凝视试验中的丛棘波,小脑脑桥角肿瘤的Bruu’s眼震,中枢性器质性病变的“快动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8、非器质性病变的“慢动向”等,越来越多的规律性被人们所认识,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三、视频眼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眼震产生了眼震图的第二次革命。过去的眼震图仪是在眼周贴上电极,采集眼周围的生物电信号,再将此信号放大,记录分析眼球的运动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