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86103
大小:893.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 云霞深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云霞深处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最后一节内容,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教学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6、17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
2、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时地改变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于技能(1)理解两大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懂得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方法:列表比
3、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印证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以课本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四、教学重点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教学难点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下面几种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多媒体展示)观察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国文化很早就包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为什么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了?分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
4、题。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承转新中国的发展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还面临着那些突出的问题了?学生思考,明确学习的目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1、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环境危机学生合作讨论,寻找答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结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我们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下面有三种观点,你会同意第几种观点了,
5、为什么?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合作学习,小组展示(多媒体展示)学生合作讨论,寻找答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承转很多同学都选择第三种观点,符合中国的国情,那么选择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明确目标,回答问题。增强学习针对性。小结刚才很多同学回答“循环经济”,在工业发面我们应该选择清洁生产,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屏幕所展示的地理信息,总结出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有什么不同?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6、、课堂展示1、(多媒体展示)学生小组讨论、举例、展示有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符合认知的规律。老师总结:传统生产环节较少,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优越性。2、展示表格,请学生完成表格。学生思考、填表产生具体的认知。把枯燥的内容的变的生动有趣。问题承转工业方面我们应该选择清洁生产,农业方面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了?请同学们读课本找出关键词来。明确目标,回答问题。增强学习针对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课堂展示1、老师总结:刚才同学回答应该选择生态农业。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找出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那种更符合
7、生态系统的原理了?2、请同学们举例还有那些模式属于生态农业了?学生小组讨论、举例、展示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学生思考、填表产生具体的认知。学生回答:桑基鱼塘观光农业有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符合认知的规律。把枯燥的内容的变的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承转我们已经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作为个人我们可以为可持续发展作出哪些贡献了?明确目标,回答问题。增强学习针对性。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生1: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生2:不开“无人灯”。节约用电、用水。生3:减少空调的使用。积极展示成果,活跃气氛。结语美好的
8、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学完本节课后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出自己的贡献!九、教学反思1、在此次教学中较好的使用了多媒体,图文声像等技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活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2、不足之处,注重教学细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