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ID:3898527

大小:178.0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25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_第1页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_第2页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_第3页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_第4页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8“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增加、肥水利用效率较低、耕地受损严重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重大问题,需要寻出丰产增效新途径,挖掘丰产增效新潜力,破解良种良法配套、信息化精准栽培、土壤培肥耕作、灾变控制、抗低温干旱、均衡增产和节本减排等技术难题,实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为有效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

2、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等精神,启动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专项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可持续发展,聚焦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突出3大主产平原(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的13个粮食主产省)、注重3大目标(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衔接3大层次(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新增5%,生1产效率提高20%,增加效益256亿元以上,形成高度规模机械化、信息标准化、精准轻简化水平的生产体系。按照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创新任务、一体

3、化组织实施的思路,专项围绕总体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区域技术集成示范三个层次部署重点任务。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9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17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64亿元。其中基础研究3个研究方向,关键技术研究14个研究方向。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1.基础研究1.1水稻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对水稻丰产增效过程的不利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沿黄河不同生态区域,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CO2

4、浓度等)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稻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关系,并定量表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探索气候变化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揭示水稻生产系统品种、栽培技术对气候变化(增温、寡照、低温等)的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机制;创新消减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系统不利影响的关键技术,提出可持续丰产优质、低排放的栽培技术途径。2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补偿作用的推广品种各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品质、土壤地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

5、响评估报告2-3份;提出不同区域、不同水稻类型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型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案2-3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0%以上。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阐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东北、沿黄河不同生态区域水稻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土壤地力的影响特征与机制,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水稻生产的环境代价;出版专著1-2部,申请专利3-4件。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1.2小麦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与小麦丰产增效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面向黄淮海、江淮小麦产区

6、不同生态区,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CO2浓度等)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小麦生产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的定量关系,并定量表征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探索气候变化对小麦生长与发育、产量与品质及环境效应影响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揭示小麦生产系统品种、栽培技术对气候变化(增温、寡照、低温等)的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机制,创新消减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系统不利影响的关键技术,提出可持续3丰产优质、生态安全的栽培技术途径。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可消减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推广品种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气候

7、变化对小麦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估报告2-3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0%以上;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案2-3份;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阐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江淮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土壤地力的影响与机制,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小麦生产的环境代价,阐明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调控机理,揭示消减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农田管理与生物学调控过程与机理。出版专著1部以上,申请专利3-4件。支持年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1.3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

8、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