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

ID:3898445

大小:1.28 M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_第1页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_第2页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_第3页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_第4页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_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2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No.2.2011第27卷(131期)JOURNALOFCHONGQINGTHREEGORGESUNIVERSITYVol.27No.131“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涪陵408100)摘要: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曲艺、服饰和习俗等。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存在着散、旧、失等问题。乌江流

2、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可采取数字化馆藏、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节庆旅游等模式。关键词: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35(2011)02-0021-06乌江流域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民族不断迁入该地区,逐渐形成当今多民族聚居的现状。据2004年各地年鉴资料,乌江流域计有人口3345.02万,其中汉族有2278.62万人,占总人口的68.12%;少数民族共有1066.43万人,占31.88%。在近

3、50个少数民族中,有世居民族15个。乌江流域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威宁彝族撮泰吉、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德江傩堂戏、秀山花灯戏、黔江南溪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和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涪陵榨菜制作工艺等40余项先后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2005年4月获准立项以来,课题组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学生先后4次赴乌江流域就“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70余天近400人次的考察调研。通过收集资料、实地录制、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现场观

4、看代表作展演、参观民间工艺展和民俗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文化大院、定点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感受了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弥足珍贵,同时也由衷感到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和乌江流域各民族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一、“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一)选题缘由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现代性的“扩张”和“增长”,随着文化一体性的“增强”,文化传统性就逐渐“丧失”。因

5、此,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服务,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不仅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更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毕竟是一项方兴未艾、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课题组选择和申报本课题的初衷。(二)“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目的收稿日期:2010-12-19作者简介:李良品(1957-),男,重庆石柱人,长江师范学院乌

6、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04XSH009)阶段性成果-21-李良品:“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乌江梯级电站的修建,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大规模的铁路、高速公路建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破坏乌江流域多民族聚(一)民族语言居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在乌江流域世居少

7、数民族中,苗族、土家族、逐步变异或消失。因此,课题组选择本课题予以研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蒙古族、侗族等究,其目的有三。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在长期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交1.服务本科教学。长江师范学院根据本课题往中,不断借用和学习汉语,致使乌江流域各少数和其他课题研究的需要,尤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民族多共用了汉语,而使少数民族语言面临危机。初步建成了500平方米的“乌江文化陈列馆”及现在,乌江流域仅有少数老人能讲土家语词汇,少120平方米的“乌江流域文献资料室”,积极开发数苗族能讲苗语,而彝族、布依族、仡佬

8、族、仫佬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开设“乌江文化概论”等课程族等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人相对较少。在乌江流的过程中,有机会在“乌江文化陈列馆”上课和到域少数民族中能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仅有彝族。“乌江流域文献资料室”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接(二)民间文学受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民族艺术的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熏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着力提高本科教育教过程中创造,通过口头表达方式来传播,以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