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

ID:38978110

大小:365.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2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_第1页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_第2页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_第3页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_第4页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ABA的DTT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孟蔼宁[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BA的DTT——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孟蔼宁[美]  一、DTT与ABADTT的英文全称是“DiscreteTrialTeaching”,中文可译为“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DTT是行为训练(即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Lovaas教授在他1981年所著的[为“我”的书](TheMEBook)中,系统论述了如何利用ABA方法教育孤独症儿童。1987年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证明ABA和它的基本操作方法DTT之非常有效性。他阐述说,ABA是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进行的,并认为通过适当方法的教学,孤独症儿童会有很大的改善。但适当的方法必须体现在具体、系统的训练当中,它包

2、括以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DTT就是体现ABA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Lovaas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DTT的具体操作步骤。二、DTT及其四要素DTT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孤独症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时几乎都可以使用这个它。DTT(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可以制造出很多次“操作”回合(trials),在每次回合后老师都要记录下儿童的反应情况([正确]或[不正确]等)。一般情下一个课题在一天中要教10个DTT回合,(10trialsperdayperskill)。每个回合都由四个必须的要素组成(见下图)。使用DTT教孤独症学生必须了解和正确运用这四

3、个要素才能有效。三、ABA的基本概念——DTT技巧原则。 分解课题课题是指学生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比如,教孩子认识物品,第一步是比较配对。先让孩子“把一样的放在一起”。他学会这个能力后,才教他认识“哪个是汽车”。在做语言理解力的教学项目时,可以让孩子指给老师看,也可以叫他“把汽车给我”,让他从桌子上的几个东西中选出汽车。从“最小、最简单的单元开始”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教物品配对,第一步是桌子上只有一个东西,配对就很简单,因为学生不用区别;第二步是桌子上有两个东西,难度就增加了。ABA强调这样逐渐地提高难

4、度。无论教什么能力(如说话、洗手、画画等)都要记住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给予辅助  ABA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辅助。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的学生不同,他们不会通过观察自然地学习。在教他们一个新的能力/课题时,如:一种行为,一个概念,可能需要选用一种辅助形式。比如,教孩子画圆圈,一开始他可能需要手把手辅助才能完成。逐渐减少辅助的提示是ABA的一个主要原则(辅助的消失),从手把手减少到视觉提示(给她看园圈,看着画),再到示范辅助(老师先画,学生再画)……,逐步减小辅助的程度。及时强化 ‘强化’的原则在ABA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DTT操作中的第三个步骤,即结果。强化

5、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强化物]等技术概念。如:正强化就是增加一个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强化物包括物品,表扬,活动等等。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就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如果一个孤独症儿童回答了你的问题,对指令有正确的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正确不正确?他为什么会愿意继续作那件事呢? 四、DTT的操作  1.指令(Instruction/DiscriminativeStimulus)。  DTT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老师/家长与学生相对而坐,最好在一个周围干扰刺激不太多的地方。老师给出指令,这就是一个回合(tri

6、al)开始了。指令要清楚,开始训练时,指令应特别简单。比如:“拍拍头”,而不要说:“你的头在哪里?请给我看看头在哪里?”指令越简单,学生越清楚你的要求是什么。经过一段训练,孩子进步了以后,指令要逐渐地复杂起来,越来越象自然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老师/家长给出指令前必须非常清楚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如果想要求学生数四蜡笔,指令应是“数数”,或“数蜡笔”。期待的正确反应就是生数“1、2、3、4”。但是如果想要求孩子告诉你有几支蜡笔,指令则应该是“几支蜡笔?”所期待的正确反应是学生说出“4”(而不是“1、2、3、4”)。  老师在给出指令时,要确定学生已经在注意。如果他不注意

7、,老师再说几次,他也可能不会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指令改为“看着我”,也可以把一个学生喜欢的东西出示给他看,以引起他的注意,同时发出指令“看着我!”如果这时学生“看”了,即做出了反应,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物应该是将那个东西给他吃(或玩一下)。  2.反应(Response)  在这一步骤中,以下几个概念非常重要:  □[反应标准的一致性]给出指令前,老师已经确定了正确反应的标准是什么(如以上“数数”的例子)。这里需指出的是,注意[标准的一致性]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他应该怎样做,因此增加他做出正确反应的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