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76616
大小:9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2
《22《弟子规》“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课例教学预案教学思路说明教学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教学对象:6--13岁儿童。教学方法:读诵、讲故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2、师生问好。3、调整坐姿二.分享力行三.学习新课板书四句经文大家齐读(一)释意“亲爱我,孝何难”1.释文:父母亲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谨慎地行孝,不敢让父母挂念操烦,这样的孝顺并无困难。“亲憎我,孝方贤”1.释字:“憎”厌恶、不喜欢。“方”是才的意思。“贤”是贤良。2.释文:遇到不喜欢子女、厌恶子女的父母亲,子女也一样能尽孝,这就难能可贵了。
2、3.师:即使跟父母亲的缘分没有那么好,也要尽量让父母亲改变过来。要相信“至诚感通。”一般人所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行孝义,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大家齐读“至诚感通。”(二)经文开解:这段经文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方面:亲爱我,当亲人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出孝顺的时候,并不难。结合生活引导:1、同学们,我们父母爱我们吗?2、父母亲是怎样爱你的?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3、你做了哪些孝顺父母的事?父母高兴吗?学生回答后小结: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第二方面: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闵损芦衣
3、(下面的故事可用讲的也可用看这一堂课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知恩报恩的道理,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爱是多种方式。若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尽孝道是为人子的本分事。课前的组织教学通过行礼、调整坐姿让学生的心收一收。通过解释,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弟子规》“入则孝”113碟片)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闵子骞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
4、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提问:假如你是闵子骞你会怎样做?)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
5、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闵子骞后来成为孔老夫子的学生,尤其以德行优异而出名,被孔老夫子称为贤德之人。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安顿了一家人的心
6、,让一家人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通过故事的引领学习,让学生对“亲爱我,孝何难”的经句学习有一个很好的铺垫,具体而形象又富有启发意义。让学生感受一下假如是自己,该怎么样处理?加深对经句“亲憎我孝方贤”的理解。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
7、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弟子规》“入则孝”113。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