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55014
大小:12.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2
《“自我”的消退与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指教育理论来源于何处,也指理论形成后对实践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与运用,既远离了教师的“自我”经验,也无意指导教师的“自我”实践,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因此,“自我”的回归,既是教育人员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方向,也无疑是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诉求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脱离;自我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6-0042-05 从大的范畴看,教育理论即关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教育规律揭示的结果。“教育理论就是教育的认
2、识主体对客观的教育事件的认识,从而获得的有关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的认识。”事实上,人们对教育事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概括、逐渐抽象的过程,认识的结果根据抽象程度可以分为本质、规律、原则与方法等几个层面。教育本质涉及教育的根本性质问题,具体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等。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现象间的普遍联系的揭示,是对具体的、形形色色的教育活动的抽象概括。教育原则是实施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在教育规律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一定抽象。教育教学方法则是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等。教育本质涉及最根本的教育观念
3、问题;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等关注如何实施教育活动的问题,更多地涉及怎么做的问题。观念是深层的、内在的,它对教育者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行为是外在的、浅层的,它是观念的直接体现。 广义上的教育实践是相对教育理论的一个概念,它的范畴较大,如教育决策、教育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等都可以纳入其范围,而狭义上的教育实践,主要指一线的教育教学活动。“由于教育实践的存在形态取决于人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故有个体与群体之分,而且又总是以一定的时空、环境和资源作为必要条件,所以教育实践除共通性外,还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生成性和综合性、特殊性。”
4、“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命题的提出。通俗地讲既是人们对教育理论来源问题的拷问,也是对教育理论促进实践发展的价值追思。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涵涉及两个问题:教育实践对理论形成究竟起什么作用?教育理论对实践的实施会有怎样的促进意义? 一、“自我”呈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初方式 从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基本上遵循了从下至上、从具体到抽象的路线。总结而言,教育理论有着共同的特点: 1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家“自我”的教育活动 早期的教育理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上可
5、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个体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二是后来者出于纪念或尊重等目的,对前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整理。前者如朱熹、王阳明等的教育思想,后者如《论语》《理想国》等教育著作,但不管是自己总结还是由他人来整理,其实质都是对个体亲历的教育经验的归纳。 2教育理论采用“自我”的生活话语 早期的教育理论直接来源于一线教育活动,是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理论形态,主要由具体的方法、原则组成。因为与实践的关系紧密,对方法、原则的表述往往采用了生活化的话语体系。一是词语运用的生活化,教育方法、原则的命名大多是教育家生活时代的日常用语,如孔子的
6、“温故知新”、“有教无类”,朱熹的“着紧用力”。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巩固性”原则等。二是采用了平铺直叙的述说方式,大多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个体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看法。 3教育理论的价值意在“自我”的呈现 在学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人类教育还处于前制度化时代之时,教育活动虽然普遍存在,但属于教育者相对独立的个体行为。从本质上说,这种个体的自在行为局限于教育者的生活空间,与教育者个体的常态生活混为一体,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事实上,这段时期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同时也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而且取得杰出成就,如孔子、苏格拉底等。对
7、于他们而言,教育活动只是人生经历的组成部分。教书育人也只是他们平生事业的一个方面。他们的教育思想往往与他们对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思考与见解混杂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教育活动就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窥见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和“理”,如何看待这些“道”、“理”,既是教育家对教育活动的个体感悟,更是以“平天下”为目的的人生追求而成的一家之言。因此,教育家们对个人亲历的教育实践的思考,其旨趣不在于指导他者的教育活动实施,而是侧重于宣示自己对某些具体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最多是向世人及后来者呈上一些有关教育活动的“自我”
8、思索与感悟。 由此可知,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理论的实质就是教育实践者“自我”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实践者“自我”在实践中的敞开。同时,“自我”的教育实践局限于个体的活动场域,它沉浸于个体“自为”的历练与摸索,对他者的经验既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