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

ID:38943681

大小:7.1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6-21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_第1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_第2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_第3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_第4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成像技术64学时陆宏伟27059203hongweilu_jack@hotmail.com参考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主编张里仁《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主编李月卿学习目的了解各种医学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影像设备比较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有助于在日益壮大的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就业其它影像设备:红外(热)成像医用内窥镜医用显微镜超声设备MRI设备核医学设备X线CT设备X线机设备影像治疗设备介入治疗设备立体定向治疗计划讲授内容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概论第二、三章X线机第四章数字X线设备第五章X-CT第六章磁共振成像设备第七章 超声成像设备第八章核

2、医学成像设备第九章红外成像设备第十章医用内窥镜、显微镜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第一节发展历程第二节医学影像设备分类第三节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常规X线设备的问世,为放射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X射线迅速在临床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放射诊断学。放射诊断学或称放射学RadiologyX-rayToday当伦琴遇见这些。。。一个例子手部骨折KathleenNealon,16岁,高中生,学校垒球队的一名出色投球手。左手被球击中。急诊医生安排Kathleen拍手部X射线图像,根

3、据可能的结果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没有骨折将手举高、放上冰块、服止痛药;细微骨折上石膏以保证愈合;粉碎性骨折人工进行连接复位。摄片过程:放射技术人员将Kathleen的左手放于暗盒上;调整X射线球管使其正好位于手的上方,保护好病人的其他部位;技术人员退于防护墙以外,控制设备同时通过玻璃窗观察病人的情况;换一张胶片,重新拍摄。一个月后,去除石膏,Kathleen又重新回到球场。Kathleen在拍片图像质量的比较X光片的特点适用于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差异大的区域,如骨骼、肺部;若使用造影剂,也适用于动静脉血管以及一些内脏的成像;一般不适用于显示肿瘤(除非

4、使用造影剂改变其周围组织的亮度);X射线胶片的空间分辨率高,能显示出细微结构(如骨骼中的细小裂缝和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异常);胶片显示清晰无噪声,除非过曝光或曝光不足;传统的X射线拍片是医院最常用也是最便宜的诊断手段。荧光屏X线成像特点能清晰显示与软组织密度相差较大的物体;能实时显示人体内部的情况(钡餐、碘造影剂等);数字血管造影减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DSAX线检查可应用于呼吸、循环、泌尿生殖、骨骼、中枢神经及颌面五官等疾病的检查。X线设备至今仍是基本的、有效的临床检查设备之一。对肺、骨骼、胃肠

5、道和心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诊断,仍有重要的、主导的地位。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X线CT的诞生,是医学影像设备的新里程碑1972年,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颅脑X线CT扫描机。心脏成像CT密度分辨力高,能分辨出0.1%~0.5%X线衰减系数的差异,比传统的X线检查高10~20倍;空间分辨力到0.1mm量级;CT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对颅脑、腹部的肝、胆、胰和后腹膜腔、肾和肾上腺等病变影像诊断中占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设备开始应用于临床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MRI图像MR

6、I图像软组织分辨力高,调整梯度磁场的方向和方式,可直接获得不同体位的体层图像;MRI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盆腔实质脏器、四肢关节和软组织等的检查功能MRI主要用于研究脑组织的生理解剖,提供各部分脑组织的功能区分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摄影(CR)等数字化设备的开发,使常规X线设备迈向了数字化的影像。使图像的处理极为方便,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能量减影左侧为标准胸片,右侧为高能肋骨片,中间为去骨影后的肺组织片超声设备放射性核素设备介入放射学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医学

7、影像诊断设备——应用各种成像技术和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构成图像,达到诊断目的。介入放射学设备——在影像设备的监视下采集标本或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和定位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如伽玛刀、X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医学影像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见表P3页表1-1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1911年,引进一架小型X线机,由英籍医生康德捐赠给河北省中华医院(今开滦医院)。1951年,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首先试制成功200mAX线机。1954年,复旦大学的华中一教授试制成功固定阳极X线管。60年代,上海医疗器械九厂研制成功旋转阳极X线管。1973年,瑞

8、金医院等单位研制出乳腺摄影X线机。1983年,第一台颅脑CT试制成功,88年第二代颅脑CT问世,1990年第三代全身CT装置研制成功。90年代以后,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