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

ID:38943386

大小:312.8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1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_第1页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_第2页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_第3页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_第4页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文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题1、“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语与文学批评有什么关系?2、《花间词》真的有什么《离骚》初服之意吗?3、你有没有“词不达意”的时候?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吗?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定义1、讽寓(Allegory),原文为希腊文,意为“另一种说话”,即在表面意义之外,还有另一层寓意,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与文艺形式,同时,与阐释学这一学科有密切关系。2、讽寓的缘起:释意/词不达意;能指与所指之间有较大差距;经典阐释问题。3、概念区别:讽寓与阐释学比喻(metaphor):局部性寓言:动物

2、寓言fable,布道故事parable,皆具有特定形式。象征:?二、讽寓的观念史1、荷马史诗(诗人与哲学家的对立)——神的形象斯多葛派的讽寓性诠释:宇宙与人讽寓与阐释学2、《圣经》释经学A斐洛——追寻文字之外的精神意义B奥利根与《圣经》的4层意义:字面意义/基督教教义/道德寓意/神秘意义或末世论神学举例:基督教文化中的《雅歌》举例:儒家文化中的“花间词”举例:伊斯兰文化中的“歌枝”(gazel)(参看另一个课件《gazel、花间词与雅歌的比较》)讽寓与阐释学小结:讽寓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相关。3、

3、讽寓与《新约》、《旧约》的连接基督教源自犹太教,但需要解决一系列阐释问题……举例:《雅歌》上帝——以色列基督——基督教举例:亚伯拉罕杀以撒举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越红海4、讽寓的衰落讽寓与阐释学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后:讽寓成为古老、腐朽之物象征的兴起(18世纪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讽寓的复兴(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观念:语言本身没有意义,是不确定的,自我解构的。象征与讽寓的区别:象征讽寓一对多一对一模糊、复杂清晰、固定手法现象与体裁讽寓与阐释学如何评价?浪漫主义贬低讽寓,和后现代主义推崇讽寓,都将讽寓

4、说成是一种只有所指、没有能指的现象,这是值得商榷的。其实,象征与讽寓有许多相近之处,任何偏执一端的观点更多的是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树起一面新的旗帜。讽寓与阐释学三、讽寓与过度诠释如此一来,是否只要有意识形态存在,讽寓就会存在?那么,讽寓解释的合理性、准确性在哪里?另一条传统——有限制的讽寓传统:1、奥古斯丁:《圣经》中的自然符号与比喻性符号2、托马斯·阿奎那:以文本、文字为基础的解释3、马丁·路德:《圣经》本身意义明确,是一部人人都能读懂的书。为什么:教会与拉丁语问题。/中国的文字狱讽寓与阐释学过

5、度诠释(埃柯):文本自身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限制,在理解和阐释中,如果超过文本意义及其灵活理解的合理范围,把显然与文本字面很不相同的意义强加于其上,那就是过度诠释。四、到底应如何理解这一问题事实上,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言语交流,还是以文字创作作品,在作品中表情达意,都有一定稳定的部分——防止他人过于误解,也有词不达意、空白的部分,或限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状况。古典与后现代的讽寓与阐释学看法在今天看来皆不可取,皆是偏执一端、漠视整体,或认为语言与真实一一相对,没有差距,或以为词永远难以

6、达意,甚至否定真理、真实本身。这两种看法皆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文学经典的魅力正在于,它含义无穷,寓意丰富,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诠释。欢迎多多思考、批评,至今,这仍是一个开放的话题。讽寓与阐释学五、阐释学与它的分野人总是在追求意义的明确,希望通过正确理解,把握周围的环境与事物,所以,人生的各个方面,都随时有理解和解释的需要,在人类生存的基本情况中,阐释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换言之,我们所面对的事物和情境,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清楚、一目了然的,其意义往往在表面之外,需要理解和阐释。1、定义:它是哲

7、学的分支之一,最早源于释经学(hermeneutics),是关于阐释的理论与科学。讽寓与阐释学2、分野:A文本的意义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图·德国神学家施莱尔马赫:人文学科的目标是理解,作者运用语言在作品中寄予了思想与意义,读者通过阅读文本,重构作者的思想,从而达成理解。“阐释循环说”:部分——整体·美国文论家赫西:它关注的是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认为能否有效阐释一方面有赖于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取决于能否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是他为阐释建立的一条基本伦理规则。讽寓与阐释学·(德)狄尔泰:共同的人性是作者与读

8、者达成理解、进行对话的基础。B意义与思想不是先于读者理解、阅读的自在之物,反而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海德格尔:人自身是历史性、时间性的,是在当下存在的,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阐释学应该关注阐释这一行为本身。在他看来,文学作品很少表达作者的意图,而是文本与读者的一种交流行为。讽寓与阐释学·伽达默尔: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前理解(哈贝马斯),这决定了作者、读者难以沟通理解,因此,重要的不是还原,而是去考量作品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意义。·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阐释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理解,步骤是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