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

ID:38923194

大小:185.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_第1页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_第2页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_第3页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_第4页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沙遗址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2001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遗址的发掘工地上,尘封了3000年的“太阳神鸟”金饰承载着远古文明信息破土而出,那十二道旋转的光芒及四只展翅翱翔于天宇的神鸟,深深震撼了世人的心灵。2005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10月,一幅绣有“太阳神鸟”图案的蜀绣作品搭载着“神舟六号”在太空中遨游。至此,“太阳神鸟”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使者,“太阳神鸟”金饰的故土——成都金沙遗址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保卫“太阳神鸟”家园做好规划保护各级党委和政府

2、高度重视金沙遗址的发现,及时采取了多项重要措施,确保遗址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设立金沙遗址考古工作站,全面负责金沙片区考古工作。经过长达数年的艰苦努力,工作站共配合7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基本确定了遗址的分布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发现的重要遗存有大型宫殿基址、祭祀区、中小型居址、墓葬分布区等,出土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陶器等各类文物数万件。根据遗迹和遗物分析,金沙遗址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

3、都邑所在。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已有的发现也再次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006年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金沙遗址还与三星堆、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文化遗产标志的美丽“新家”金沙遗址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诞生地,中国版图上极为重要的文化地标,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实现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并取得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是对建筑设计提

4、出的挑战。为实现“保持遗存本体及历史环境的完整性,”“保持遗存本体的真实性、延续性”的金沙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原则,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需要严格控制建筑物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注重营建过程的可逆性以及减少施工过程及其方式对园区的污染,强调文物环境保护,注重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并合理组织规划布局及交通系统,控制人流对重点保护区的影响。2007年4月16日,一座设施先进、造型新颖、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上拔地而起,中国文化遗址标志的守护地再次聚集了世人的目光。强调文化特质展“神鸟”新姿造一流馆舍占地456亩的金

5、沙遗址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143平方米,建筑容积率0.15%,绿地率70.7%。馆区内以横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能混合布局,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博物馆内两个主体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一方一圆,均采用斜坡状的现代化全钢架结构建筑。建筑与地表斜坡连接的方式,减弱了建筑体量,强调了博物馆建筑与遗址的紧密关系。呈半圆形的遗迹馆,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

6、米,将金沙遗址已探明的祭祀遗迹分布集中区全部覆盖,有效地改善了祭祀区的保存环境,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创造了条件。而馆内无立柱的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遗址的完整性,也将建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文物陈列馆为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的下沉式方形建筑,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简洁的几何造型,米色的洞石外墙随着天空的变化呈现出微妙而自然的表情。展馆内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形成30×30米无柱空间,在垂直间度上提供5米—15米的不同高度,为展陈布局与功能置换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多样性。建筑内公共空间宽敞明亮,面积

7、适宜。中央位置设计出充满阳光的幂想空间,纤细的钢索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悬于建筑顶部,光影投向弧形圆壁,随时间不停地运动、变幻,突出了“太阳神鸟”的文化特质,静谧而纯净的空间又引发参观者对古代文明的思考。全新展陈理念营造不同凡响的展示效果金沙遗址博物馆以“以人为本”和“休闲化”的现代化博物馆展陈理念为指导,吸取“太阳神鸟”金饰极富现代感的奇妙构思、向远古先民开放不拘的思维取经,在内容架构、形式创意、展品组织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内容上,紧紧抓住遗址博物馆的个性和特色,彰显大遗址保护的阶段性成果。陈列中紧扣古蜀文化都邑金沙遗址这

8、一鲜明主题,充分利用已有的发掘、研究与保护成果,提炼加工,准确定位。基本陈列《走进金沙》,展示面积10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两部分内容组成。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场所的发掘地,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