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23190
大小:471.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_邵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路2015年5月第5期HIGHWAYMay.2015No.5文章编号:0451-0712(2015)05-0229-04中图分类号:U451.2文献标识码:A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邵勇1,阎长虹2,汤小平1(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市222006;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市210093)摘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围岩的黏聚力、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地表坡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物理力学参数中黏聚力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泊松比
2、最小。另外地表坡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地表坡度在小范围变动时围岩稳定性变化不大,达一定临界值时稳定性骤然下降,模拟分析可以为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采空区;物理力学参数;地表坡度;敏感性;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富饶,但已于20世纪进行了大量1模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开采,并留下了众多的采空区,由于当时的技术、为了方便计算分析,在分析各因素对围岩稳定安全意识等原因,大量采空区支护结构失效,导致了性影响时采用平面模型,当作平面问题来分析,数值[1-4]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因此对采
3、空区围岩的稳模型如图1所示,采空区尺寸为20m(宽度)×5m[5]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邱贤德等采用有限元软(高度),模型尺寸为200m(长度)×100m(高度),件Ansys模拟计算了某具体工程,分析了采空区不采空区埋深为45m(采空区顶面据地表距离)。模[6]稳定部位及提出了加固措施。赵奎等利用块体稳型尺寸各个方向均比采空区大10倍以上,可以消除定性理论分析了采空区块体稳定性的随机性及模糊边界效应。模型底部采用全约束即约束水平向与垂性,并将之应用到具体工程中,对浙江某金矿的采空直向的变形,模型两侧采
4、用水平约束条件,围岩为单[7]区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朱友群等分析了采一岩体。空区在未处理、注浆处理及加筋处理等3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得出加固后采空区围岩应力发生了重分布,以及证明了注浆处理及加筋处理的可靠性。谭红艳[8]等采用洞顶坍塌堵塞法及普氏塌落拱法对某小型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对该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目前对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有模糊数学法、力学公式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其中数值图1数值模型模拟法操作简单,目前在工程稳定性分析中已经3D围岩初始物理力学参数
5、:重度为23.50kN/m3,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采用FLAC对采空区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主要分析围岩的物理力学参弹性模量为5.3GPa,泊松比为0.28,黏聚力为数及采空区地表坡度对稳定性的影响,对围岩的0.41MPa,摩擦角为36°。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时,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摩擦角等4种因素的单独变化某一因素数值,其他因素数值不变,变化系敏感性,将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数分别为0.8、0.9、1.0、1.1、1.2,见表1。由于计算了排序。另外分析不同采空区地表坡度对围岩稳工况较多
6、,文中不一一给出每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应定性的影响程度。力等信息,而主要给出初始工况的围岩计算结果。收稿日期:2014-09-02—230—公路2015年第5期表1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变化变化率重度/(kN/m3)弹性模量/GPa泊松比黏聚力/MPa摩擦角/(°)0.81.884.240.220.3330.160.92.124.770.250.3733.181.02.355.300.280.4136.001.12.595.830.310.4538.631.22.826.360.340.4941.08图2为围岩
7、沉降云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沉降从图5的围岩塑性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塑性区主要发生在采空区上部,其中位移采空区冒落带的主要分布在采空区的上方及下方,这与应力释放区围岩位移较大,最大位移达24.442mm,地表最大域相一致,围岩塑性区绝大部分为受拉区,受剪区域沉降为1.66mm,此时的围岩安全系数为1.59,处较少,约占采空区面积的24%,据此也可以判断围于稳定状态。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这与稳定系数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图2围岩垂直位移云图图3为围岩垂向应力云图,采空区上部及下部图5围岩塑性区分布图围岩应力释
8、放较大,高达85%以上,说明采空区形图6为围岩的剪应变增量云图,其中剪应变增成后,围岩的应力产生了较大的调整,而这些也是围量较大值主要分布在采空区冒落带,说明围岩是稳岩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对围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定的。响,易形成坍塌,而在采空区两侧产生了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增大约30%。图6围岩剪应变增量云图图3围岩垂直应力云图2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图4为围岩水平向应力云图,图4中显示,水平2.1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向应力释放较大部位呈“X”形分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