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

ID:38922601

大小:512.0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_第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_第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_第3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_第4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_陈卫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陈卫东内容提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控诉机关指控被追诉人有罪的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延伸,适用于任何案件性质、诉讼程序类型,广泛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在性质上兼具实体与程序双重属性,且明显有别于域外辩诉交易制度。本文在科学界定认罪、认罚、从宽内涵的前提下,提出该制度应当坚持以被追诉人自愿性选择为基础,强调控辩双方协商并经由法院最终司法审查确认。围绕参与主体及其权限、案件范围、诉讼阶段流程、从宽处理原则及其界限幅度等基本内容,探讨了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的框架体系。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审查DOI:1

2、0.14111/j.cnki.zgfx.2016.02.00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按照中央的部署,2016年中央有关部门将提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方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宏观层面而言,司法改革顶层设计者提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行文方便,以下均简称“认罪认罚制度”)的改革举措,旨在推动刑事司法领域自上而下的体系化变革,建立和缓宽容、繁简分流的刑事司法制度,既有对刑事实体法的冲击和影响,也有对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的更高要求。

3、目前有关部门并未就“认罪认罚制度”的概念给出权威性界定,学术界司法界对此亦有不同解读。结合改革初衷、制度功能等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指出:“明确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案件的诉讼程序、处罚标准和处理方式,构建被告人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的分流机制,优化配置司法资源。”①这是理解认罪认罚制度的一个合理角度。我们认为,认罪认罚制度是建立在侦控机关指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延伸,它适用于任何案件性质、诉讼程序类型,广泛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它不是脱离于刑事实体法、程序法规范而独立存在的

4、一项诉讼制度。因此本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载最高人民法院网: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13520.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2月19日。4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主要立足于当前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结合我国现有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应司法解释,着眼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建构角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情形的从宽处理改革方案予以探讨。一、认罪认罚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与价值取向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提倡认罪认罚制度,与其紧跟特定的时

5、代发展态势紧密相关,是我国法治进步在当前阶段的直接体现。同时,该项制度之所以能够得到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青睐,是其兼具多重价值内核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时代背景认罪认罚制度的改革探索,高度契合当前我国刑事司法稳健运行的迫切需要。理解该项制度改革的意义与作用,应当以了解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前提。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治路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刑事政策经历了一个显见的发展路径。有学者将我国的刑事政策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遭受破坏时期(1966-1976);恢复与发展时期(1977-2005);最新发展时期(2005

6、-)。②“建国初期,面对数量较大的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为了维护新生的革命政权,既要严厉打击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又要分化瓦解反革命营垒,所以提出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③到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内部矛盾后,我国的刑事政策也随之改变为“惩办与宽大相结合”④。在法律虚无主义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我国整个刑法法治体系都处于“失灵”的状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根本无法运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刑法典颁布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得以恢复发展,同时通过结合国内社会实际状况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刑事政策

7、内涵。进入21世纪后,随着法治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政策也逐渐转入突出“宽缓“精神,强调宽字当头。⑤“应当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回归,是我们正视社会稳定与犯罪增长关系后的理性回应。”⑥作为指导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基础理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强调“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要正确把握宽②参见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62页;卢建平主编:《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136页。③马克昌:《论宽严相济刑事政

8、策的定位》,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④时延安、薛双喜编著:《中国刑事政策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