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07610
大小:9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的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其中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以放牧为主,提供不足20%的畜产品)和农耕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提供80%以上的畜产品,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2、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区(“东耕西牧”)。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包括九大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成都平原④江汉平原⑤洞庭湖平原⑥鄱阳湖平原⑦太湖平原⑧江淮地区⑨珠江三角洲)。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有三大林区)。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的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水源为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新疆的绿洲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靠黄河水灌溉)
3、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在天山)、青海牧区(藏羚羊)、西藏牧区(牦牛——“高原之舟”)。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为主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等南方地区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农作物分类:A、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东平的春小麦,华平的冬小麦)B、经济作物:a.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油菜带)、大豆(东北为主)、花生
4、(黄淮花生区,山东花生最好)b.糖料作物:“南甘北甜”。甘蔗主要分布于两广闽台琼川,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甜菜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c.其他经济作物:蔬菜、棉花(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长绒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a.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山地宜林)b.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平原宜粮)c.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高原宜牧)d.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
5、,适宜发展渔业。(河湖海宜渔)4、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注意P97活动题)A、自然条件:光(光照)、热(热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水(水分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地(地形)和土(土壤)B、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量等。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严重等。⑵对策:a.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b.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节水农业。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④建立稳
6、定的商品粮基地。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⑷ 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节水农业,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农业科技见P98——99)练习: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1)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业为主,分布着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A、 牧区B、牧区C、 牧区D、牧区而业、业和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2)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主要种植业区的分
7、界线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我国的三大产棉区是南部、流域和流域。(4)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种植业上存在很大差异,大致以—为界。(5)读图比较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完成下表:主要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读上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地区图,请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山脉②______湖③______江④_____盆地⑤______(城市)(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之称。地势高则________较低,“高寒”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8、(3)本区的农业以 农业为主,原因是 ,这里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主要的农业区有_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谷地。(4)本区青稞、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因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