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

ID:38891175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0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_第1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_第2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_第3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_第4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设计导语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

2、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引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1)解方程2x+20=0.(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问题: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

3、,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探讨归纳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练习巩固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序号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一次函数问题1解方程3x-2

4、=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2解方程8x+3=0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4解:(略)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了解.综合应用教科书P.39例1(略)解法1(略)解法2(略)

5、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归纳提高框图化小结:从数的角度看:求ax+b=0(a≠O)的解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a≠0)的解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布置作业1.必做题:(1)教科书P.45习题11.3第1、2题.(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写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多少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

6、气温是-3℃?教科书上练习题量可能不足,必做题(2)、(3)为补充题.2.选做题(1)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宽不变.当长减少多少cm时,矩形的面积为30cm2?(2)已知方程ax+b=0的解是-2,下列图象肯定不是直线y=ax+b的是()A.B.C.D.3.备选题(1)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通话3分钟以内收费2.4元,3分钟后每增加通话时间1分钟加收1元.通话半小时需要多少费用?(答案:29.4元)(2)如右图,利用直线y=x+1,你能求出哪些方程的近似解?清写出五个方程及对应的解.设计思想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与老教材相比,这种观点的形成

7、与确立,明显前移.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形成观点的需要,更考虑到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侧重帮助学生形成观点,忽略画图象等已会环节,并通过较多的补充例题及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关系的本质所在.同时也应重视教科书上例1那样的完整示例.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学得形象,学得轻松;既能规范地解决本节课的有关习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