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

ID:38890452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 愚公移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田东县大板希望学校农小银教学目的:1.识记重要文言词汇。2.能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提高学生认识能力。4.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获得人生的启迪。5.引导学生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激活发散思维,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1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以及蕴含的意义。2.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意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语:昨天我们已经疏通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五个通假字(返、慧、亡、厝、陇)学习了多个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先来检查同学们掌握课

2、文知识的情况。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投诸渤海之尾()始一返焉()汝之不惠()而山不加增()一厝朔东()达于汉阴()2.翻译下列句子。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c.遂率子孙荷担子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甚矣,汝之不惠。请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用原文回答)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直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认为山是移得了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思考:1.愚公在

3、移山时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又高又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突出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2)“年且九十”——愚公年迈(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移山人力缺乏(5)“.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回家一次,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2.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明确:(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若孀妻弱子”埋下伏笔。3.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

4、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明确: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1.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明确:妻子的态度是献疑,是支持移山的;智叟的态度是反对移山。妻子的情感是对愚公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忧;智叟的情感是对愚公移山轻视和嘲笑。2.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里?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明确:智叟的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这是用静此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智叟不智。愚公的愚在于他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目光长远。这

5、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的形象。3.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明确:(1)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反映了当时人们有着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宏伟抱负。7.本文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对比。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衬托。用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感来衬托愚公。突出了他挖山不止的请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气魄。.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

6、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小组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1)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2)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3)绕山开路、干脆搬家。归纳总结寓意《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7、,坚持不懈地奋斗。布置作业: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永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看法。教学反思这是《愚公移山》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自己预习,对照注释,疏通了课文,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了。在这节课里,,我是这样设想: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了解课文,从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入手,进一步分析愚公这个人物形象,再讨论愚公移山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最后总结故事寓意。但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词汇掌握得不好,对比分析愚公妻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