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ID:38843364

大小:291.31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6-20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沟通协调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汪广华wghsq@163.com1如何理解师生沟通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与障碍处理学生问题的有效模式主要内容2第一章如何理解师生沟通一、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装扮气质、言语表情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二、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3三、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四、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五、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与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是有效的。4第二章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有效

2、沟通的基本前提:一、沟通双方自身所拥有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理念。二、双方沟通技巧运用的有效性。5第一部分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一、什么是同理心1、同理心的三个条件:A、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B、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C、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62、关于同理心要避免的三种误解:A、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了解是以个人的主观参照标准看事物。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状态。B、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赞同与认同体现出双方的看法和价值去向的一致性;同理心体现为感同身受,表现为一种共鸣感。7C、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同情往往体现出双方存在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同理心体

3、现的是双方地位的平等性,使得对方感到获得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8二、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同理的过程包括对对方理性和情感状态的感受。在沟通中,越是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和态度,就越能了解对方,越有能力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理的过程也是吸住对方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的过程。9教师关怀学生的过程就是同理学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以学生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10三、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1.学生觉得老师不能理解

4、自己时,就会觉得老师并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扉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2.老师无法真正接纳学生,造成对学生的无端的指责和批评,形成对立。113.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作出积极的回应,无法提供建设性的帮助。4.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正确了解与判断,会给学生提供不合适的教育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12四、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一)懂得“意译”学生传达出的信息案例一:学生:老师,我最近情绪不是很好,因为很快就要临近期末考试了!老师:霓担心马上就要考试了吗?学生:不,我担心的是不知道你会出哪一类的题目,我对回答论述题没有信心。老师:噢,你担心

5、的是考试题型。学生:是的,论述题我总是做的不好。老师:我明白。你觉得自己对选择题较为拿手。学生:是的,我害怕做论述题。老师:这次考试题型中没有出论述题。学生:太棒了!我可以不必担心了。13这段对话中,老师的第一个反馈没有准确的反射出对学生“担心”,所以学生觉得有重新进行较为详细对老师表述“担心什么”的必要,直至老师能真正理解为止。下面在看几个“有效反馈”的例子:14案例二:学生:陈明总是喜欢上课时朝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下课后不跟他玩了。老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学生:是的,我要跟园园和婷婷玩。案例三: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

6、我很和善。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学生:是的。案例四:学生:为什么这里老是下雨啊?下雨天我们什么也不能玩。象走滑梯、打蓝球什么的老师:你在教室里呆着发闷。学生:是的,我希望我能够出去玩。15这几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译”是很准确的,知道学生的真正意思。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身地感受,帮助他们探索他们自己地真正地问题,并能做到自行解决。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用自己地价值观直接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决定。16(二)老师在同理心地交谈中所应基于地立场同理心的沟通,真正地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自己地了解和接纳,是为了引导学生增强自己来解决问题地能力和自觉性。17

7、1.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抱有信任感。这种信任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信任可以给与学生以信心和勇气!182.同理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对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在学生向教师无掩饰的表露自己的时候,往往就是其摆脱内心困扰的时候。193.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4.教师在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的同时,又应当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卷入其中,使得自己也真正烦恼。5.同理心的目的是要在同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能更为深刻的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