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课文,疏通文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编辑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 编辑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学习古
2、人智慧、守信的美德。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编辑4.1.1教学活动 编辑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让梨的孔融、砸缸的司马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儿童,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他就是陈太丘之子——陈元方。(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编辑活动2【讲授】学习课文,疏通文意。二、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
3、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1、把握重点字词:A、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太丘舍去: (古义:放弃;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下车引之: (古义:拉。今义:领。) 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去后乃至:才;到 则是无信:信用 B、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4、掌
5、握文言语句翻译的一般方法A、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不译。B、补,补出省略的成分。C、删,删去不译的词。 5、自由朗读课文。 编辑活动3【活动】表演故事请三位同学表演这个故事,通过表演走进人物的内心。一位同学担任旁白,一位同学饰演元方,一位同学饰演元方父亲的朋友。表演时:①表情、动作到位;②语言可以是白话,也可能是文言,但不能脱离课本。分两组展开竞赛。 编辑活动4【练习】研读课文,质疑问难,探究人物性格。研读课文,质疑问难,探究人物性格。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
6、无信”,二为“无礼”。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懂礼识义,聪明机灵。3.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恕;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守信识礼,聪明机灵。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
7、的看法。(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是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5.肯定同学们的看法,接着告诉同学们做人要有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认为,小元方不失礼,正如同学们所说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