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课后反思

《金色花》课后反思

ID:38839051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金色花》课后反思_第1页
《金色花》课后反思_第2页
《金色花》课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色花》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色花》教学反思《金色花》一课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是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

2、《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

3、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给予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构思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从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为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阅读理解课文精美的内容与形式,我主要通过反复多变的朗读(听读、赛读、品读、范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

4、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让六年级学生学习理解经典名著,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从课

5、堂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看,采取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为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全面细致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文章中人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非常认真,有腔有调。虽然还有一些学生读得不是很好。但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也能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刘云舒、孟润琪等同学的精彩朗读,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掌声。其次,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

6、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足之处是:(1)因为是第一次录课,经验不足,画面切换太快。(2)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学习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环节都想表现,因此,用时稍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