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2012.9.6)

3.星星变奏曲(2012.9.6)

ID:38833084

大小:2.63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6-20

3.星星变奏曲(2012.9.6)_第1页
3.星星变奏曲(2012.9.6)_第2页
3.星星变奏曲(2012.9.6)_第3页
3.星星变奏曲(2012.9.6)_第4页
3.星星变奏曲(2012.9.6)_第5页
资源描述:

《3.星星变奏曲(2012.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河星星变奏曲星星变奏曲江河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作者介绍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

2、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治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

3、和现实的表现。写作背景请大家听课文朗读,领略诗歌之美听读要求:(1)听准音。(2)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明确:感情基调是满怀希望的。朗读语调是深沉的。美美的听颤(chàn)动闪烁(shuò)朦胧(ménglóng)覆(fù)盖疲倦(píjuàn)静谧(mì)憧憬(chōngjĭng)劫(jié)难凝望(níng)变奏曲: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的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

4、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题解《星星变奏曲》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意象,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相同或相近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上节与下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使上下两节诗构成主题与变

5、奏的关系。读课文,概括两节诗的内容第一节:黑暗笼罩大地,诗人向往光明世界。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第二节: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关于意象和意境意象简单的说就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改变的形象,是诗人个人情感和客观现实的融合。如日月星辰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称之为意象。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情由景生,景中含情。诗歌的意境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意象实现。1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请学生大家划出诗

6、歌中出现的物象(景物)。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比喻性的句子),学生再读全诗,体会其意境: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夜——柔软得像一片湖,鸟——像星星一样,落满枝头。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研析(二)把握意象读懂诗歌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

7、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1、由“如果”引领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2、由“谁不愿意”开头的第一次反问,诗人借助“诗”和“蜜蜂”这两种象征光明的美好意象,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1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