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32311
大小:5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0
《电子备课模板一(教研室制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编写时间2014.5.15.执行时间2014.5.25备人李建锋执教者李建锋总序第61个教案课题中考总复习(十四)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共3课时第3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提高写作和欣赏能力。2、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教学难点:运用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教学策略讲授法实践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一、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
2、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构题、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二、半命题作文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后半题。如《我不再 》,《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等等 2命前半题,如《 的滋味》,《 等等 3.命中间部分,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一份 等等 4.命首尾部分。如《 。 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材料的选材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别再让我 》,《 _阅读 》的答卷》是一把双刃剑》,《 之乐》》-1
3、5-三、补题的技巧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下面仅以《让___的____》为例,谈几种常见的补题技巧。1.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 2.化解诗词警句添韵味。3.倚仗修辞求生动。四、半命题作文容易犯的毛病1、拘于提示,拟题过大。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4、脱离自我,文题不符。五、【写作策略】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好“一半命题”的权力与空间,把
4、半命题变为容易自己发挥的命题,这就是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下面就此问题谈四点策略。1、切合题意,明确补题范围琢磨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补题的内容。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考生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否则容易偏题甚至离题。二是文体的要求。有一些半命题确定了文体,比如《小议》,显然是议论文,但更多的题目则是不同的补题有不同的文体,因此,考生要在文体定向的前提下选择补题内容。2、拓展思维,筛选补题对象许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所以往往难于开掘出更大的补题空间,因而也就
5、无法补好题目。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15-比如《生活因______更精彩》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语文、学习、《红楼梦》、考试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3、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文考试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
6、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比如:《 的滋味》这一文题,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再进一步拓展思维,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就更为新颖了。求新是好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令人生厌。4、寻求展示,争取补题有利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够使考生得心应手
7、,下笔如有神助,因此,在补题时,考生要尽量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考生难于把握,很难写成功。二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存紧密相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知识储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方便和自由。六、【训练题目】选择下列一道题目,先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0字左右。1、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丰富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请以“_
8、_______的爱”为题,作文。 2、鼓掌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鼓掌。请以-15-“为 鼓掌”为题,作文。3、在 的影响下4、 ,感觉真好5、珍惜所拥有的 (如亲情、友谊、时光……)6、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