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

ID:38814915

大小:59.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9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_第1页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_第2页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_第3页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_第4页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行知“劳力上劳心”教育思想微探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他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思想为当时的中国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革命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在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诠释,建立起了以“劳力上劳心”为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

2、教育理论。综观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是,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核心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建立在以“劳力上劳心”为原则,以实现创造教育为目标的基础之上的。“劳力上劳心”、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体之三面。陶行知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四种:即:劳心的人,劳力的人,劳心兼劳力的人,在劳力上劳心的人。所谓“劳力上劳心”,就是指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知识传授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同时,在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与知

3、识的创新。几千年前孟子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哲学观点,孟子当年的这句话,随着儒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而牢牢地植入人心。在中国,脑力劳动与体力或是技术劳动,社会地位与劳动回报差异巨大,学而优则仕,崇尚脑力劳动而鄙视体力和技术劳动成为社会的主流观点。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之下,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指出:旧教育的通病就在于“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而二元论的哲学则把劳力的和劳心的人分成两个阶级:劳心的专门在心上做功夫,劳力的专门在苦力上讨生活。劳力的人只管闷起头来干,劳心的人只管

4、闭起眼睛来想。劳力的人便成了无所用心,受人制裁;劳心的人便成了高等游民,愚弄无知,“劳心”与“劳力”分离使得一切进步发明都不可能,旧式教育培养了一批书呆子,脱离生产劳动实际,脱离人民大众,其实质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脑的力量都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全集》[M]第三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这就是说生活教育培养的人,是会用脑指挥手,用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陶行

5、知的“劳力上劳心”的思想颠覆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对劳力和劳心的分离的认识,同时,与伟大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谋而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他与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同时发生着两重本质的关系:一是主体改造客体,形成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二是主体反映客体,形成二者之间的认识关系。因此从人的认识本性来说,不存在"劳心"与"劳力"的绝对分割,更不存在"劳心"就比"劳力"尊贵的规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人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只是在谁是本原的意

6、义上劳动实践才具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征服天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在陶行知看来,无论是塑造人,还是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都离不开“在劳力上劳心”这个根本。正因为此,陶行知提倡并在中国努力的推行“劳力上劳心”的知行合一的创造教育。二、“劳力上劳心”的教育目标——创造教育陶行知认为,“劳力”与“劳心”的分离,在造成社会群体的阶级地位和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巨大差距的同时,更加严重的就是制约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无法进行创造教育,而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提倡“劳力上劳心”目

7、的就是为了实行创造教育,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激发民族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行,而是要建立实现的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方兴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上海:上海书店,1996]所以,要实行创造教育就要把行动和学习结合起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的意思。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

8、面来看。就学生而言,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