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00343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成就山法精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上) 第一 前行 作者:敦珠宁波车开示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 (修持山上闭关法,易成就之明显教授及所采取精华) 顿珠仁波且开示 顿德、罗布、诗卓三位仁波且合译英 李福衡、陈承泽、陈健强合译汉 恭敬顶礼最高荣耀及仁慈无比上师尊足前以归依。 求加持我及我的眷属弟子们,令内心很快生起觉悟!无有颠倒,在这一生得持勝地。 对这些幸运的人,因他们过去曾发十分清净心,具足善业,对殊胜怫法,甚深密义的大圆满,及上师开示具足信心,发愿修行直至究竟。现在因缘成熟,乃示这个讲解
2、,以便作为在山闭关的入门方法!对於修大圆满满非常重要。 教导分三: 第一前行:先断除欲念及执著,以求法之念,净化自心。 第二正行:先除去关於见、修、行各种错误的观念,然後实践修行。 第三持续修行:严守三昧耶戒律及誓句,完成今生修行应做的事。 很奇怪?我们的意识有时能明显察觉一切!但有时却非常蒙昧混乱。意识与本觉,原本是同一体,本觉能破除无明,及解除束缚。一切有情,以不知本来面目,流转在无量轮廻之中,如是无数次在六道中投生,所经历过的生生死死,皆是无意义的。 经过百千次流转生死,现幸得生人身,除非我们有办法
3、避免再转生恶越,不然的话,死後就很难确定去处,不过无论生在六道中任何一道,都离不开痛苦的。即使得生为人亦不应满足,因死亡是无常的,故现在开始就要真实地去修行。当死时来临,更应学习至尊密勒日巴,心里不会後海或自我责备,他曾说道:“我的传统教义,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於心无愧!”佛道不能凭外表以修!首先要与物欲断除关系,否则很难专心。如对自己家园、亲友等,仍復存心不舍。此执著的心就会成为主因!而一切被贪恋之境,则成为助缘,再加上中断魔,将形成我们修行的障碍。且与世俗事情连结起来。正业就会退转的。 因此,对衣食不要重视,不
4、说无意义之语,不为八风所动,一心一意向往佛法。并应学习世尊杨贡巴所云:“在独居处.死亡之念常系在心中,修行者僧厌一切执著心,闭关时更禁止作一切世间想,更不与世俗人及八风接触。” 修行正法,决不容许世间八法渗入,否则非常危险;有如食物加进毒药。世间八法,总结起来,就是有所求及疑惑,基本就是爱执与憎恨。内心有了爱执与憎恨,外在则显现为魔鬼罗刹之表相,若你不断除爱执与憎恨,就不能摆脱魔障,因此应常常检讨自己,内心是否隐藏着爱执,有无为八风所动。利用外表,假作修行以欺骗去取得名利,是不正当的行为。 故说:“一个人能放弃自
5、己家园,便等於成就了一半。”所以应出离你的家园,到各处地方流浪,与你的亲友告别,不要为他人所劝止。 放弃你的财物,只依赖别人给你的任何供养,要明白一切所喜爱的东西,均会阻碍你之修行,并会令你养成坏习惯!故对於所喜爱的东西!应生起远离心。 物欲是很难满足的,得一便会想二,到後来很容易受到魔鬼所控制。 别人所说的是非,不要理会,不要起分别心或参加意见。任由他们说甚麽,如像听到他们在讲!某人已经死去,并已埋葬了。 除了有资格上师之外,没有其他人,甚至你父母,能给你正确教导的。因此小心不要将扣在鼻子上的绳,交给别人。
6、 做人应有礼貌,与他人交往,要和好相处,不要烧人家的鼻子。 任何人无论比你优胜或差劣,前来阻碍你的修行,你不要动摇,好像以一条丝巾去拉动一个大铁磨一样,不要做一个被动之弱者,好比山上的草,被风吹动便作曲屈。 修行期间,就算雷电从上降,湖水在下涌,或大石从各方飞来,因你曾发誓永不中断,所以就算牺牲性命,亦应维持到底。开始时应制定一个时间表去修行,睡眠进食与休息,不许存有坏习惯。不管你所修之法,是详细抑或筒单、最紧要依时修习,不能时修时停。在修法时,不能受普通事的打扰。 在闭关地方入口处,应用泥封闭;若做不到,你
7、应禁止讲话,或观察外界,或与外人接触。待你能达到将散乱之心加以控制时,口吐浊气,然後作跏趺坐。意识保持在觉醒之上,就算一弹指之间,亦不能动摇,好像坚实地上,重重地打下一口钉。若严格以修持,则外、内密之闭关法!很快便得相应。 假如以特殊理由,与外人会谈。心里在想:我以後再可重新守戒,可惜因已犯了戒,修持即时退转,一切都懒散起来。若你从开始时,立定意志,坚决不离开座位,严守戒条,如此修行便很顺利。 闭关地方,要有适合的地理环境。一般来说,一个地方会得到莲师或其他大成就者之加持,而现在又不为破戒者所占有的即可。或以个人
8、之爱好选择一清静之处,具备圆满环境如食物及其他必需品,都能容易齐备。若行者能降服尸陀林之内外魔境,及怖畏之地神後,其定境必有所进展,否则上述便成为障碍。当行者之证量加虚空之广大,一切逆境皆变成助缘时,行者最好便选择在尸陀林等地,修持秘密瑜伽。但必须同时牢记,要摒弃内外之享乐受用,及一切事业与行动,住於无为之境界!才是真正之独处。 至於除障之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