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98603
大小:576.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电动汽车的简介和发展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动汽车的简介与发展趋势机制1104xxU201110xxx汽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日益突出的危害。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全球1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混在大气中的汽车尾气含有对人体血液、神经系统有严重损害的有毒物质。汽车不仅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同时也是我们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交通噪声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给人们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理造成
2、极大危害。电动汽车的零排放或低排放和低噪声,将大大缓解内燃机汽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1.电动汽车的历史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为15755辆,蒸汽机汽车1684辆,而汽油机汽车只有936辆。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T型车问世,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批量制造汽油机汽车。特别是1911年,美国电气工程师查尔斯·凯特林发明了汽车起动机,致使蒸汽机汽车与电动汽车在市场竞争
3、中,由于存在着技术及经济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无情的岁月淘汰,后者则呈萎缩状态。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石油短缺使电动汽车重新获得生机。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都开始发展电动汽车。20世纪70年代后期,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但是石油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下跌,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失去了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走入低谷。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日益关注空气质量和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电动汽车的发展再次获得生机。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一代电动汽车不断涌现,1
4、997年10月底问世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普锐斯,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2.电动汽车的分类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目前,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由蓄电池供电,电动机驱动汽车前进。纯电动汽车行驶时的零排放,受到了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本世纪城市交通工具的首选。十九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就一直运行着4各式各样的纯电动汽车,英国保有的纯电动汽车目前居世界首位。现在,纯电动汽车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动力蓄电池的比能量、
5、比功率较小,带来了车辆自重大、充一次电续驶里程短的致命缺憾,而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价格还没有取得突破,因此,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混合动力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通常是指既有内燃机又有电动机驱动的车辆。按内燃机与电动机的连接方法又可以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近年来推出的混联式,引起了各大汽车公司的关注。它将现有内燃机、电动机与一定容量的储能器件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相结合,电动机可补充提供车辆起步、加速时所需转矩,又可以通过发电机吸收内燃机功率不能完全被利用时,多余的部分功率和车辆制动的能量返回储能器件存储。这样可以大幅
6、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将燃料电池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效率达到60%-80%,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数倍,基于氢源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使电动汽车脱离了传统的以电方式补充能量的方式,而采用加入“燃料”的方式补充能源,使电动汽车使用范围不受充电设施的限制。国外企业对革命性的清洁型汽车寄予厚望,纷纷开始开发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各大汽车公司大都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各式各样的车。由于燃料电池不能提供车辆起步、加速所需的瞬时大功率,且无法吸收车辆制动的能量,因此需要与其它蓄能元件一起组成燃料电动汽车的
7、动力源。1.电动汽车的结构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电动汽车结构图41.我国电动汽车现状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1年,确立“十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即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居首位、第二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
8、电动汽车兼顾一下,提出“三横三纵”研发布局,并招标确定纯电动轿车由上汽奇瑞、天津汽车来牵头研制。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在“863”计划和“十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