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与案例教学案例:一架载着12名乘客的飞机飞行34分钟后,遇到恶劣天气,又飞行27分钟后,发生故障,飞机被迫硬着陆在茫茫雪原,正副驾驶员当场身亡,12名旅客幸存。大家发现降落地雪深到膝,气温最高零下25摄氏度,晚间最低零下40摄氏度,所有人穿的均是北方一般的防寒服。12名乘客离开飞机时,每人可选带一件物品,它们是:粗毛线、手枪、航行地图、打火机、报纸、装有内衣裤的箱子、斧头、罗盘、巧克力、猪油罐头、烧酒、厚帆布。问题:1、要求每个小组按照物品的重要性的顺序带走6件物品。学员们必须在15分钟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选择,然
2、后由1名代表发言,并阐述理由。2、是否必须有一个正确答案?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的特征一是发生的事件。案例展示的都是事件,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二是事件中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三是事件具有典型性,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四是事
3、件是真实发生的。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事实为依据,围统一个问题,编写出故事性或叙述性的案例,向学生提供模拟性的场景,引导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理论,并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它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单纯灌输知识进行教学的缺陷,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2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3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的增强增强课程的吸
4、引力,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1、“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1)、精心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2)、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组织准备3)、呈现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4)、评析案例5)、组织案例课后的小论文撰写教学内容第一章宏观经济的组织体系第二章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构比例第三章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第四章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第五章宏观调控目标第六章产业政策第七章财政政策(略)第八章货币政策(略)第九章收入分配政策第十章劳动就业政策(略)第十一章对外经济政策(略)作业1、老龄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0147)2、
5、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构建(258)3、高校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机制(369)导言一、区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标志1、是否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2、是否是经济总体?*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经济总体、城市经济总体、县区经济总体及乡镇经济总体。微观经济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其外延包括企业(公司)、单个市场和居民户等经济个体及其活动。二、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家干预的认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新古典
6、综合学派:混合经济理论既研究国家干预,又研究市场调节和企业行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由两个基本前提所决定的: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社会化;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三、宏观调控的概念与特征*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为了实现经济调控目标,运用一定的调控手段和方式,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的政策措施。一般说来,宏观调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或物价水平一路走低时,要进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二是情况与上相反,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
7、,或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就要实施从紧收缩的宏观调控。三是中间状态。宏观调控采取中性政策。*宏观调控的特点(1)经济体制的特定性(2)调控方式的间接性(3)调控任务的宏观性(4)调控目标的全局性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家干预的认识1、重商主义提倡国家干预2、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3、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4、凯恩斯以后各个流派对国家干预的不同认识(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宏观调控的认识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2、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管理模式:国家(运用
8、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市场(供求关系)企业(经营决策)*(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为了弥补市场缺陷2、为了维护市场秩序3、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为了维护公正分配的国家整体利益我国宏观调控的困境(内外部因素)第一章宏观经济的组织体系第一节企业与居民一、企业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