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96243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内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内江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思想(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五位一
2、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立足基层、确保基本、均衡发展、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丽内江贡献力量。(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有效-8-提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万,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8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
3、功能得到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具有内江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二、主要任务(三)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新兴媒体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树立健商概念。以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抓手,以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主题活动、体育扶贫为契机,以传承保护“资中盘破门武术”、“威远越溪牛灯舞”、“隆昌竞技舞龙”、“汉安腰鼓”、“东兴永东火龙”等体育类非遗项目为载体,借助“大千龙舟经贸文化
4、节”、“周末快乐体育”品牌聚集效应和赛事活动“一县一品”特色,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增强魅力内江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讲诚信、做贡献、乐分享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因时因地因需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继续办好-8-内江市第五届运动会、内江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内江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内江市直机关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性综合运动会,年均承接和举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30场次以上,年均开展“周末快乐体育”活动300场次以上,大千龙
5、舟赛、“甜城坝主”广场操舞大赛、趣味体育等地方品牌全民健身活动更趋活跃。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定期举办单项赛事或综合性运动会,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广场操舞、垂钓、棋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轮滑、体育舞蹈、户外拓展等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类、健身气功、健身秧歌、健身腰鼓等民俗民间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地域、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五)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体育组织和县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到2020年,基层文体站、社区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身站点、晨晚练点、
6、行业体育组织等增长10%,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按照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富有活力的原则,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改革,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活力。重视发挥基层文体组织和骨干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服务工作,到2020年,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各级-8-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更加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六)着力改善健身场地设施条件。加快建成内江市新体育中心,具备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国内单项体育赛事的场馆条件。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共
7、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县(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足球场等,逐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与城市服务功能的配套。着力构建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