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ID:38794488

大小:19.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及练习(教学目的:知识能力:1、掌握散文常见的写作技巧。2、学会运用技巧解决散文应试问题。过程方法:明确考试题型,师生共同探究总结并应用技巧。情感态度: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学会答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对散文这种文体很熟悉,那么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它分哪几种类型?明确:形散神不散。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

2、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散文是中考常涉及的一种文题,因此今天我们要一起总结散文考试的题型及探究解题技巧。二、结合问题探究技巧。(一)中考对散文的考查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1、理解:理解把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结构线索,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及作者观点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结合问题探究技巧结合《绿》设题完成。理解类:1、“飞花碎玉”是描写花被风吹落和玉摔碎时的情景,一般用来比喻雪花或者瀑布的景象。2、说说下列词好在哪

3、里。梅花潭的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招引(说出了梅花潭的美,美的让人忍不住去。)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摇荡(说出了梅花潭的美让人感到震撼,产生共鸣)3、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文中哪两个词语相照应?(招引、追捉。)总结方法:明本义,溯根源,联系语境,抓中心。 分析综合类:1、作者在描写梅雨潭的绿时先用了什么词概括了对绿的总感受?a、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2、梳理本文结构线索,把握文章思路。文章以“绿”为文眼,贯穿始终。以游踪

4、为线索展开描写。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呼应结构紧凑。3、作者描写了梅雨潭周围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你以为哪些词用得准确生动?(写了山、岩、亭、天、草,都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写梅雨瀑的美又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绿的美。因为“我”一见到梅雨潭的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例:写亭:一个“踞”字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写云:一个“流”写出轻盈之态。写瀑布: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

5、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动态美。4、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体现作者那种对绿的向往、陶醉、倾倒的热烈感情。)从融情于景和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得出。总结方法:题目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再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鉴赏评价:1、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

6、析文中的比喻句。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2、作者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有怎样的效果?比喻、对比。作者连用六个比喻:像极大的荷叶,像少妇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像鸡蛋清的软,鸡蛋清的嫩,像温润的碧玉,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

7、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作者拿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来与梅雨潭水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的特点。3、文章将收尾时,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变化,有何作用?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总结方法:抓中心树形象,运用规律作鉴赏。(三)小结解题方法:1、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8、。具体做法:(细读)①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②上一句跟下一句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③每段一层意思呢,还是几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