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劳动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冶炼工人和农民的辛苦。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难点1.利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歌颂的冶炼工人的辛苦生活。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整体把握1.(出示图片)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你
2、都看到了什么?(冶炼工人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儿的场面。)2.教师吟诵《秋浦歌》,把学生带入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秋浦歌》。(板书题目)3.解题: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4.介绍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3、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二 进入情境,品词赏句,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句。(1)读一读第一、二句,想象诗句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甲:我看到了炉火在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紫烟升腾。学生乙:这是冶炼工人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2)再读诗句,解释这两句诗的表面
4、意思。学生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意思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升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3)从“照”和“乱”两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丁:“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使冶炼的场面灿然生辉。(4)请同学们试着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学生戊:诗人透过这生动的景象,表现了他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两句诗。2.学习第三、四句。(1)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提示:同学们,请大家注意,句中的“赧”该如何解释?学生甲:这个“赧”字原指因害羞而脸红。学生乙:我觉得“赧”字在这
5、里是指炉火映红人的脸之意。小结:根据诗的意境并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那么,从“赧郎”一词中,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学生丙:我想他们一定有健美强壮的体魄。因为冶炼工人是很辛苦的。学生丁:我想他们一定有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小结:是的,大家说得都很好。这正是诗人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3)读一读第四句,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甲: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他们会唱什么歌?学生乙: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难道很快乐吗?(4)解疑,大家想一想,谁能回答?学生丙: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
6、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吗?我想不会,这应该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学生丁: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从前边我们就看出他们有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小结:如果说“赧郎”只是描绘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容,那么,第四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5)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学生甲:表达了诗人对冶炼工人赞美和歌颂的情感。学生乙:我们也应该读出这种赞美之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
7、.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总结诗意。三 背诵全诗四 总结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相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这首诗的确是古代文学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板书设计秋 浦 歌炉火 红星赧郎 歌曲赞美、歌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2.体味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人是最勤劳的吗?对,是农民。只有农民的劳动,才
8、能让我们吃上粮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农民的诗,题目叫《悯农》。2.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二 学习诗句,体会诗意1.整体把握,读全诗。(1)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2)指名读。(3)再次朗读,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