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81630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悯农(其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悯农(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掌握3个生字(读音、字形、意思、运用):悯、粟、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正确默写。3.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劳动的艰辛与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状况。4.积累描写劳动的古诗及名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状况。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诗歌。教学过程:一、引入:罗隐《蜂》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随机抽读全诗。重点关注:“悯”“粟”的读音。2.识记“悯”“粟”,为默写扫
2、清障碍:抽一两名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读懂诗意,揣摩诗情;读出画面,体会感情。1.解诗题,揣诗意:师:我们读诗歌也要先从题目读起,题目往往能提示我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那我们来看看“悯农”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生:怜悯农民。师:你说得非常准确,你是怎么读懂的?生:我查了字典(我把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解释,再把这两个意思加起来)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对农民的同情。师:那你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生读后,师及时评价。再请几名学生读,读后全班齐读。2.突破重难字词,疏通诗意:师:诗人为什么同情农民?让我们从诗句中去寻找答案。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指名
3、读。师:谁来说说你的思考?你又是从哪句诗读出来的?预设:生可能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从前两句中读出对农民劳作艰辛的同情;二、从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读出同情,因为辛苦劳动的农民都饿死了。估计学生多半会从第二方面来回答,因为前两句表面上是写“丰收”,透过文字背后才能读出劳作的艰辛;而“饿死”则是直观呈现出来的残酷事实,较易发现。生1:因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到处都丰收了,种粮食的农民却饿死了,所以诗人特别同情他们。师:你从哪里读出大丰收了?生1我从“春天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读出来的。春天种的一粒粟,秋天就可以收万颗子。当然是丰收啦。师:是啊,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
4、法来写出了秋天的硕果累累。生2:夸张。师:好一个夸张。面对丰收的景象,谁最高兴?生3:当然是辛勤劳作的农民最高兴罗!师:你来读读。生3读。师:我听出了你的喜悦,还听出了你的欣慰。为什么?生3:春天种下的粮食,经过了半年的辛苦劳作,终于丰收了,当然欣慰罗!师:说得真好!你不仅读懂了诗句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它背后的意思。这里高明的诗人只写了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收获,可是我们却可以想象出其间农民的辛苦。都有哪些辛苦啊?你能想象一两个这样的画面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种植的过程来想象,如锄草、施肥、除虫、灌溉、收获;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恶劣的天气来想象,如烈日、暴雨等)生4:烈日炎炎
5、,农民还在地里锄草、施肥。他身上的汗水大颗大颗地滴下。师:这就是诗人在《悯农(一)》中写的内容啊。我们一起朗诵一下——你们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5、生6……师出示:“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师小结:是啊,从播种到收获,农民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看来前两句里,除了农民的喜悦、欣慰,还包含了诗人以及我们对他们的同情啊。再来读读这两句,看能不能把这些感情都融入进去。齐读。师:还有哪句也在写大丰收?全班:四海无闲田。师:是啊,举国上下没有一处荒废的土地,所有土地都喜获丰收。这对于全国的农民,该是怎
6、样令人欣喜的好消息啊!可是,接下来我们却看到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农夫犹饿死!!师:读到这里,我们忍不住要问……生1:全国丰收,为什么种粮的农民却饿死了?生2、生3、生4……师:是啊,我们都不能理解。因此,诗人用了一个字,来表达他对这种不合常理的现象的意外——生:犹师:什么意思?生:还是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这种意外和你的疑问。随机请三四名学生读。师:到底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陷他们于死地呢?说说你们的答案?生:是官府、地主。师相机出示补充资料。师:是啊,用辛勤汗水换来大丰收的农民,却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了。再读这两句诗,你觉得作者除了对农民的同情,还有其他
7、感情吗?生:我觉得还有作者对这种不公平现实的愤慨。师:那你来读读。再请三四名学生读——齐读。师: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整首诗。请三四名学生读——齐读。1.师出示马克思的话作为小结:“劳动替富人生产了奇迹,却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却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却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这里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诗人李绅也从强烈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谁来说说诗中的对比?一是“春种一粒粟”与“秋收万颗子”的对比,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二是“四海无闲田”举国丰收,与“农夫犹饿死”的强烈对比,提示了社会的不公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