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1 (16)

演示文稿1 (16)

ID:38766872

大小:3.0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9

演示文稿1 (16)_第1页
演示文稿1 (16)_第2页
演示文稿1 (16)_第3页
演示文稿1 (16)_第4页
演示文稿1 (16)_第5页
资源描述:

《演示文稿1 (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在石油时代郑传兴逸夫小学阻燃服饰汽油沥青路润滑油火柴蜡笔石油-----固态石油-----液态石油,也称原油或黑色金子,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

2、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过去认为石油是从动物的尸体变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生的能源。不过,根据美国于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干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磕头机磕头机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

3、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特别是原油55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

4、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以出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成立10周年的新中国。“大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名字,从此叫响全国,传扬世界。大庆油田的诞生,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1963年12月4日,新华社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石油工业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

5、返。从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进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1978年,全国原油年总产量突破1亿吨,从此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从此开始的改革开放,有了立足的“血液”保障。年产5000万吨的纪录,大庆人奇迹般地保持了27年。大庆油田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的骄人业绩,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开发西部”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大庆的稳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建设的稳固;与大庆高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发展的高速度。我国的几大油田05001000150020002500欧洲北美中国2004年世界主要地区和中国的石油日产量和日消

6、费量比较日产石油日消费石油二十世纪是石油世纪,二十世纪的战争中大多数人的血都是为石油流淌的。这些话早已不新鲜了。当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近几年,世界各国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已经真正地意识到了石油沉甸甸的分量。为了帮助思考,不妨再引用两组数字: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为930万吨,对外依存度仅为6%;12年以后的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7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5.7%。在这12年间,国内石油年产量增长不足250万吨,而石油消费年增长却在1000万吨以上。根据有关研究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4.5亿吨以上,国内可能产出

7、1.8到2亿吨原油,预计缺口252.7亿吨。尽管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3亿吨,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只有1.89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5吨)的7.6%。这些枯燥的数字意味着,早已被我们甩进了太平洋的“缺油大国”的帽子,我们不得不重新戴上。提起石油危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燃料问题。石油时代和煤炭时代的交接标志就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将来没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车、飞机和轮船都要停航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它们只需要换一种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大规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气

8、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现有的工艺要求和成本相对较高,产量有限。此外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