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65724
大小:1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能补出省略的成分,梳理文章脉络。2.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用法,并能背诵课文。3.反复诵读,借助想象描述的方式,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文言字词,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热身说说有关桃花的诗句,引入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东园探桃李杨万里题都城南庄崔护大理寺桃花白居易二、任务单自学反馈核查自主学习部分三、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四、小组合作互译
2、,疏通文意理清脉络。显示文言句子翻译方法ppt小组互译,分任务进行五、归纳反馈字词(见ppt)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省略、判断句)注意: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一词多义:寻向所志(寻:寻找),寻病终(寻:随即,不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交通”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交错相通”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任务一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复寻桃
3、花源。2.任务二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寄托作者什么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社会理想?完成此任务,可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根据“探究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美景)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曲折、隐蔽、幽深)4)作者怎样描写桃
4、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
5、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因为渔人“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了解陶渊明及时代背景Ppt关于陶渊明、背景资料、现实图景①孝武帝年间,出任江州祭酒。因出身受人轻视而辞官。②隆安四年,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但他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辞职。③元兴三年,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起初对刘裕的功绩抱很大期望,但不久对官场黑暗感到很失望,于是辞职归隐。④义熙元年,任建威参军,不久辞职。⑤同年秋(41岁),叔父介绍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不满官场黑暗,授印去职。陶渊明十
6、三年的仕宦生活,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现实图景】①义熙七年,江州刺史刘毅上表陈述当地状况:
7、江州(陶渊明故乡,今江西九江)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战事紧迫,社会混乱),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尽)力竭,无以至此。——《晋书·刘毅传》②《宋书·武帝本纪》:“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朝廷律政松弛),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③《宋书·荆州蛮传》:“宋民赋役严苦(赋税严重,百姓艰辛),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荒野之地)……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二、回答任务二描绘了一个平和、安宁的桃花源:村中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是
8、一个作者向往的理想社会。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作者在这里,贯注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强烈追求的愿望,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的。积极意义:寄托人民的理想与愿望,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归宿,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