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65705
大小:17.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主备课人授课人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课题25、杜甫诗三首个人补充栏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目标1、了解作者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情感与价值目标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通过朗读和背诵反复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3、把握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小组合作指导1、小组
2、合作讨论、诵读课文。2、小组展示、质疑、延伸拓展。教学准备多媒体包括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及学法指导个人补充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望岳》。二、杜甫简介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
3、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
4、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三、学习《望岳》:1、整体把握:(1)交代背景,简介泰山,弄准字音(2)学生译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并在小组内交流。2、课件
5、示范朗读,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3、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4、师生同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5、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
6、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6、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明确: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7、朗读背诵这首诗四、学习《春望》1、整体把握:(1)交代背景,弄准字音(2)学生译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并在小组内交流。2、播放课件示范朗读
7、,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3、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1)这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明确: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4、拓展提高(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并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2)、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明确:国在山河破)5、朗读背诵这首
8、诗。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石壕吏》一、导入:从年青时期朝气蓬勃到中年目睹战乱的杜甫,诗歌中吟咏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石壕吏》。二、介绍有关《石壕吏》的写作背景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现河南省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