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61199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制度学派到新制度学派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度学派到新制度学派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及其对当时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意义,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探讨制度学派到新制度学派的演变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意义。关键词: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一、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发展面临挑战更为严峻。新制度学派的一些观点和经济理论对我国在2016年两会期间针对我国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供给侧改革”“重拳治污”等有着借鉴性意义。因此,探讨制度学派到新制度学派的演进可以给予我们启发,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
2、、文献回顾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但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思潮:一是经济自由论,主张市场是有效率的,政府干预经济降低了效率;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即政府干预主义,认为市场是低效率的,政府干预经济可以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新制度学派是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主流派之一。制度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19世纪末,美国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之后美国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而过度,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加剧国内的阶级矛盾。在这种条件下,美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凯里的阶级利益调和论已经失去了对现实的解释能力,由此,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理论经济学派和凡勃仑为代表的制度学派。制度学派吸取了
3、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采取历史主义和制度分析的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宣扬社会改良,以缓和阶级矛盾。旧制度学派虽然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比较盛行于美国,但是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凯恩斯主义的盛极一时而显得制度学派备受冷落。但是时过境迁,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新制度学派迥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扩大与生产过剩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并存的发展。这使改革制度的呼声甚嚣尘上。但是,以往的美国理论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研究,忽略技术进步对制度演进的作
4、用。很明显,这已经不能适应由于科学技术革命而产生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学派又活跃起来,继承早期制度学派的传统,以新制度学派出现,并成为经济学中一个有影响的流派。一、研究方法及设计文献学习法:通过阅读有关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论文,了解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发展和意义,为论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结果分析--制度学派对目前中国发展的意义4.1绿色发展新制度学派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就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很多地区都经历了这样的
5、时期,甚至有些地区走着“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现在很多地区品尝着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代来的恶果。当然,我国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和不可行性。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重拳治污”,主张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4.2改善经济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扩大与生产过剩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并存的发展。这使改革制度的呼声甚嚣尘上。新制度学派应运而生。这与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供需错位
6、有着相似的特点。中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避免社会矛盾的尖锐,引起社会经济的动乱。4.3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为中提供了分析政府机构中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视角。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它实际上是公职人员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动下经过成本—收益计算后得出的合乎理性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最终影响着个人选择;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提供了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创新。中国应结合制度创新,落实“反腐倡
7、廉”,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一、结论及展望新制度学派的思想与我国现在两会提出的许多经济热点问题相契合,如“供给侧改革”“重拳治污”“反腐倡廉”,中国应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并借鉴新制度学派的思想和落实各项经济政策,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