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

ID:38758823

大小:22.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_第1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_第2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_第3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_第4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诗文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宁夏红寺堡区李鸿焕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是历代文人师生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一、吟诵的历史渊源吟诵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学史告诉我们,诗歌源于劳动。最早的吟诵活动自然要数先民们劳动时的诗歌吟唱,当时文字尚未产生,诗与歌也没分化,所谓吟诗,也就是随口不经意地传唱诗歌。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兴办,诗歌吟诵逐渐走进了课堂。周代,小学和大学(即太学)都开设“诵诗”这门必修课。《礼记·内则》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周礼·春官宗伯下》云:“以乐语教国

2、子,兴、道、讽、诵、言、语。”可见当时的学校多么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诵诗教学。到了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起来私人办学。这位精通文学和音乐的大教育家深知诗歌与音乐对陶冶人的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平时花很多时间教授弟子们“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篇》)。据文献记载,他的弟子子游和子路很能弦歌《诗经》,曾子和原宪吟唱《诗经》中的《商颂》非常出色,所谓“声满天地,若出金石”。不仅如此,孔子还善读《春秋》,曾引得老聃津津有味地聆赏。孔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吟诵专家和吟诵教育家。孔子以后,历代的文人师生都是用吟诵的方法来欣赏和教学诗文的

3、。如唐代,不仅像韩愈这样的大文豪平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而且“李杜诗篇万口传”,5甚至连“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诗)、“治书苍头”都能吟诵柳宗元的文集(见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足见吟诗诵文在当时成了人们普遍的爱好,成了时代的一种风尚。需要指出的是,吟诵之学得到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乃在宋、元、明、清时代。这个时期人吟赏的美文除了一向处于正统地位的诗与文,还有蔚然郁起的词与曲,而吟诵的腔调由于受到戏曲音乐的影响,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个时期有关吟诵的理论研究也多了起来,宋代的朱熹,元代的刘绩,明代的李东阳、唐顺之、钟惺等都

4、对吟诵之学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清代桐城派作家揭橥的“因声求气”说更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人们的吟诵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推进和提高作用。特别是,这个时期各地兴办了许多书院,私塾更是遍及城镇乡村,加上出现了一大批既切合识字和普及文化知识需要、又易诵易记的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小儿语》《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增广贤文》等,因而使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到极大的普及。二、现代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吟诵的目标要求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古诗文“吟诵”要求,而是用“背诵”一词提出了对古诗文的学习目标,追其原因在于,古诗文“因声入境”的教学操

5、作中,因人而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做具体要求,这也为语文教学中的吟诵开辟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160篇(段),初一至初三学生背诵古诗文80篇(段),5合计240篇(段)。其中,不同的学段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6、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三、吟诵与现代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一)、吟诵经典诗文,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吟诵能激发想像、联觉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充分领略古诗词文的意境之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营造出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二)、吟诵

7、经典诗文诗句,弥补课文内容不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5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教师适时引入吟诵这一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积累古文诗句素材,拓宽学生写作思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文章如果吟诵得多,其中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明,

8、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