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55483
大小:18.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8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9、湖心亭看雪江华思源实验学校郭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字词、句式,理解文章内容。2.背诵并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2.朗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的写景手法。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后奇景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2.熟读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1课时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激趣入题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出示学习目标:1、美读课文,赏西湖雪景。2、品味语言,学习写法。3、领悟情感,了解张岱。二、走近作者,写作背景。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
3、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三、初读文本,疏通文意1读:第一步,视频范读,生听读,注意字音,划分节奏。第二步,生自由朗读:尝试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三步,生自主提示要注意的字音;多媒体出示注意生字与多音字字音,生齐读。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第四步,生展示朗读,指名读文,生点评,师补充并点拨朗读要点。2、整体感知,通文意。1)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方法指导:小组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结合注
4、释翻译。一人负责疑难问题的标记梳理。(翻译注意信达雅)2)翻译难点交流。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生共同解答。师适当予以点拨。多媒体出示一词多义。(一、白、大、更)重点语句的翻译。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3)齐读:全班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明确: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具体为:湖上
5、赏雪和亭中奇遇两部分。四、品读张岱的“痴”1、提问:请在你在课文中寻得一字来评价张岱。明确:“痴”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方法指导:痴行、痴景、痴心三角度来品析。引生畅所欲言。根据生的发言,师点拨,补充。明确:一)痴行——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追问:①“湖中人鸟声俱绝”从
6、哪种感觉来写?明确:听觉②“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明确: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②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明确: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二)痴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山水)一)美读课文,品西湖
7、雪景。(1)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方法点拨:从画面美和创作美(写作手法)角度切入。生讨论,汇报交流,师点拨。明确: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
8、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