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51958
大小:269.3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8
《2014-2015年小学毕业考试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年毕业考试说明一、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通过考查小学字、词、句、段方面最基础的知识,引导学生夯实语文基础。2.积累性原则:通过考查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课后要求积累的名言警句、谚语、词语、七十五首必背古诗,积淀语言,传承文化,引导学生加强语文修养,陶冶学生情操。3.理解性原则:通过考查学生对词、句、短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4.运用性原则:通过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认知发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二、考试要求1.对识记的要求:要
2、求熟记并理解常用汉字、词语。正确默写古诗词和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2.对理解的要求:要求准确掌握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理解,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概括能力。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3.对应用的要求:要求将所学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运用于说话、阅读和写作的实践。4.对卷面的要求:整洁、书写工整、统一用笔。三、考试内容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教材为主要内容,着重考查学生三方面能力: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能力。(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习作表达能力。(一)积累与运用1.能读准字音
3、,能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考查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的熟练程度。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运用。)。3.对学过的词语达到四会。(能读会写能理解会运用)4.考查准确辨析词义(词义范围、程度、感情色彩等),正确使用叠词、量词、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5.会使用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递进)6.背诵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75篇,其中50-75首为重点。熟记词语盘点(读读写写做到四会、读读记记不考默写),
4、日积月累(能理解会默写)中的内容。(六年级下册)熟练地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片段。(六年级)7.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能够准确识记中外作家及代表作。(六年级)8.考查教研中心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西游记》《地心游记》《昆虫记》《夏洛的网》《科学家故事100个》(二)短文阅读1.短文阅读基础知识1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辨别词义。2积累优美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字词句的理解)。3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
5、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4综合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a.标点符号占一格,一般不出现在一行之首。b.引号、括号、书名号占一格,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c.破折号与省略号占两格。它们只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来使用。需要转行时,或放在一行的开头,或放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拆开使用。5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a.开头结尾的方法: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开门见山。b.表达顺序的方法:总分总,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的顺序,地点转移的顺序,
6、说明事物的几方面的顺序详略得当。c.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d.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e.形象化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环境、心理描写。f.抒情的方法:借景(物)抒情,以物喻人。g.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引用、对比、反复。2.短文阅读方法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领悟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效果,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阅读中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
7、、细节等,有独特的感受并能作批注。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知道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知道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领悟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会用基本的说明方法)。3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4初步感悟古文语言的特点,了解字、词古今含义的不同,能独立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3.如何批注1认识生字词。发现有不认识的字词要及时查字典注上拼音写上解释。(初读)2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细读)3画出精彩词句。用
8、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子标出来,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为什么用得好)。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要写出理由。(细读)4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对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读)5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的启发。要联系生活实际、社会背景谈体会、谈启发,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感想。(精读)6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也可以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