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50412
大小:11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8
《资料 “仁”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仁”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影响【内容提要】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仁”是二人定义一人的人伦理念。文化的核心理念造成了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文化对个体人格形成的根本影响方式是同构投射。根据文化核心理念理解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是理解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关键。基于“仁”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结构,而这正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依然按照“仁”的核心理念行为的中国人之所以具有基本的民族性、国民性的根本原因。【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仁/核心理念/基本人格结构/
2、同构投射 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Benevolence/coreidea/basicpersonalitystructure/samestructuremapping【正文】 一、引言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复杂丰富的智慧产物,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制度尽在其中[1]。文化有实在存在和观念存在两种形式。前者基本以物理形态存在,最大的特点是存在于个体之外,是可感知的,包括各种语言、文字、艺术(音乐、美术)、建筑、服饰、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社会制度等;后者基本以观念形态存在,其最
3、大特点是存在于活的个体头脑中,以心理形态存在,只能由当事人体会而不能为他人感知,表现为人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思想观念、言语能力、风俗习惯、教养方式等。后一种存在形态反映的是前一种文化形态对人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有了持有文化的个人,文化才能传承,才能使人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形成了与动物的根本差别: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复杂的高级情感。根据心理学研究,这些特质都是人类文化影响的结果,离开人类的文化环境,一个天赋极好的婴儿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具有正常思维和情感的人。前面提到的两种文化存在形式,都对
4、个体产生着影响,物理性文化形式通过拷贝世界对个体发生影响,精神性文化通过人际相互作用影响个体。 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的物质和精神形式,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个体在接受文化的塑造时也在反作用于文化,文化与个体的影响是相互的而且非常复杂。我们认为,只有抓住文化的基本方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电话:010-82025511传真:010-82079687第11页共11页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核心理念――对个体人格形成的影响,才可能较好地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 二、“仁”是中国
5、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尽管不同文化在表现上纷繁复杂、变幻不定,但它们各自都有某些基本的核心理念,这些核心理念是此文化区别于彼文化最根本的依据,它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较为稳定地保持不变[2]。几千年来,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仁”就是很稳定的[3]。文化对人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就在于其核心理念的影响。本文就集中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仁”对中国人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和后果。 根据文化学及人类学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身―心分离的二元结构”的设计,中国人用“身”与“心”来设计人的结构
6、,表面上和西方文化中灵魂―肉体的结构相似,但实际内容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人对于“身”,首先强调的是它与父母、祖先之间的血缘联系。被父母“生”出来的“身”和被上帝“造(make)”出来的“肉体(body)”是不同的[4]。 由于被生出来,个体就与他的父母、血缘亲属乃至天地万物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天人合一)。因为身体发肤是受之父母的,它并不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父母、祖先、宗族乃至国家。而西方以基督精神和古希腊文明为基础的文化则强调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存在于世间的神物,因而也有相同的地位,“人人生而平等”
7、就是这种理想的反映。所以,当“上帝死了”之后,每个现代西方人在理论上都获得了独立,他只属于他自己以及他所信仰的上帝[2]。 中国人的“心”虽也有理智的功能,但其主体功能却是“情”,这种“情”不仅是喜、怒、哀、乐、惧这样的自然情感,更是指自己对他们(别人)的感情,这种感情被中国文化视为人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即“仁、义、礼、智”。其中,“仁”为核心与基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仁”,它强调一个人只有在与另一个人的关系中才能定义自己,即,只有通过“二人”才能定义“一人
8、”,仁也就是“二人”的意思,故“仁者,人也”。在传统中国社会,这类“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师生、兄弟、朋友等。到了现代,由于国家取代了天下,二人关系扩展到了社群与集体,但这种关系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变成了更大规模的人际关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电话:010-82025511传真:010-82079687第11页共11页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