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49321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8
《在考场上放胆书写“真我”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考场上放胆书写“真我”作文□周宏□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最后两周时间要想提高语文作文成绩,这在绝大多数考生和教师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就有人希望独辟蹊径,通过背记名言、套用范文等所谓“秘籍宝典”来应对考试。但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周宏却明确告诉这些考生,机械应试不可能获得高分。他呼吁,考生要摒弃应试思维模式,在考场中扬己所长,放胆书写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真我”作文。 ——编者 多年来,一种悖论一直困扰着考生:一方面,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希求以刻板应试获取高分;而另一方面,这种作文在阅卷中却屡屡折戟。机械应试不可能获得高分,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应试思维
2、模式如今依然左右着不少教师的教学。 这种应试思维模式的核心有二:一是认定高考作文就是应试作文,有其固定的模式,要按照模式教学和写作;二是不求优秀但求保险,只确保学生能得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万万不能的。 令人担忧的是,持这种观念的人也认同这样做并不能使考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只是争取高分的正途风险太大,应试的操作较为保险。于是,学生作文从内容到文体的千人一面愈演愈烈。 其实解决这一痼疾的办法并非不可操作。那就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摒弃应试思维模式,从高一开始,扎扎实实地教学生抒真情实感、写真知灼见。上海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两点。只要能够按照
3、这一核心有序教学,确保审题正确,何来风险?所以,在谈怎样提升应考能力之前,有必要强调:改变应试教育的应考观念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唯一出路。 考试作文和其他写作的区别是,它要根据命题要求写作,要求审题正确。如果因此把它归为应试作文,那人这一生为事业为谋生而进行的写作,哪次不是在应试? 或许有人会说,临到高考,谈这些空的何益?但我却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要使考生作文更上层楼,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理念,这比起教给学生“高分技巧”、“制胜秘诀”的纯技术操作,重要且有用得多。现在学生缺的恰恰不是技术,而是理念。理念的正误决定了教师教学、学生作文的品位和境界,对理念务虚的程度决定了作文
4、教学包括应试作文教学务实的效度。 所以,摒弃应试思维模式,在考场中扬己所长,放胆书写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真我”作文,才是获得高分的正途。 对于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写作文要以关注“他”的态度关照命题材料,思考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以“有我”的态度审题立意,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才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写出脱离应试窠臼的佳作。高考作文欣赏的是“脱离低级趣味的真我”的趣文。考生尽可以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展现创新能力,写有真情实感的富有情趣之文,或者有真知灼见的富有理趣之文。这样的殊途同归,必能让考场作文出现大量风格迥异的佳作。 正确审题有章可循 在阅读
5、大量高三学生作文和对话大量高三学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们最大的困扰是如何确保审题的正确。其实,历年高考作文的审题并不难,命题者似乎一直在遵循一个原则——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即便如此,每年都有一些考生没有跨过审题这道坎。从历年考生作文来看,问题就出在套题的写作思路和猜题的应试思维。 套题猜题弄巧成拙 所谓套题,具体表现为,看到考题中的关键词,考生首先做的不是仔细阅读分析材料,而是搜索平时自己写过的作文或者背过的作文,觉得主题相似便一股脑儿搬到试卷上,结果似是而非。 例如,看到材料所述和诚信有关,有考生便搬了平时写过的同题作文,殊不知材料所言诚信指向的是“诚信的建立
6、需要制度的保障”,而考生却仅仅是大而无当地谈论“为何需要诚信”,这样的作文因缺乏针对性而得分较低。 更有甚者,看到材料中某个概念,也不验证是否是材料讨论的话题,便搬来准备好的作文,结果离题万里。比如,2009年写郑板桥书法的启示,材料的主题是创新的意义和方法,一名考生看到材料里说“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与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便搬来了写过的所在区二模作文《“半”是一种艺术》,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理解为各占一半,结果当然是文不对题。 所以,谈审题方法前,首先要提醒考生,认真阅读材料或命题,不要套题,更不要背所谓的“好作文”,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和猜题一
7、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以猜题套题的不变应考题的万变,而是以提高审题能力的不变,应对考题的万变。对材料主题多角度思考 那么,如何提高审题能力呢?下面以材料作文为例谈谈。 材料作文,其实是写作者和命题者的对话过程,双方讨论的应该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材料的主题。对话和聊天的区别在于,对话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是对同一中心或者同一主题的讨论,其间可以肯定材料对这一主题所确立的观点,也可以对它提出不同意见,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对材料主题的多角度思考分析和深入。不能围绕这同一主题对话,便有离体之虞。例如,我对你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