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31947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幼升小家长必读:如何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我来跟大家谈谈怎样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下午好!转眼间,我们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跨进小学的大门了。隆泰贝贝幼儿园的领导、老师非常重视孩子们幼小衔接的问题,要我来跟大家谈谈怎样帮助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首先 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姓名孙雨亭,职业教师,从教育于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南实小。从教10多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在潍坊 ,滨州邹城执教过省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最近几年一直参与一年级的招生
2、和面试工作。我个人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有必要做,并且要一定做好。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整个学生生涯的起始年级。就我19年教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年级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常常会影响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整个学生生涯。因此,我个人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有必要做,并且要一定做好。有必要是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任务、学习形式,生活方式、生活规律,都将有很大的变化,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么说吧,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孩子是在一级一级地登楼梯,一步一步地走路,而从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要跨越的就
3、不是一级台阶,而是一层楼,一道河,一座山了!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这个转折,能否顺利地登上这一层楼,跨过这一道河,登上这一座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入学准备,包括知识准备、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这些都需要我们家长为孩子们搭梯子、架桥,帮孩子们鼓足勇气和信心,并与孩子携手共进。为了方便于家长们了解和实施,今天,我从操作层面跟家长们具体谈一谈关于幼小衔接的三个话题:知识准备、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做好幼小衔接的问题。第一个话题——知识准备我曾多次在小学低年级任教,也参加过多次一年级新生入学面试等工
4、作。顺利通过面试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小学的新生入学前,都要了解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一般从数学知识方面,让孩子数数,100以内,主要看逢10拐弯是否顺利;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背诵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等,重在了解孩子的数学能力。语文知识方面常和才艺展示常常有机融合,如背诵一首古诗,认识一些常见的字。说说爸爸妈妈的姓名、工作。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生日、属相和家庭住址等.生活认识方面,让孩子分清左手右手;分清空间知识方面的—上、下;前、后;东、西、…
5、…太阳的升落(总是有孩子弄不清东西南北)。也许你会问:面试不通过的有几个?不管怎样不都能照样上学吗?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孩子面对一个新鲜的事物,怀着一颗好奇的激动的心,来到一个新鲜的场所,就是他十多年要生活学习的学校,结果却是问什么都不会,那会对他的心里留下什么呢?我想不用我多说吧。假如反之呢?就像动画片中胡图图的面试表现,不但对答如流,而且主动介绍,那孩子的心里学校又会是什么呢?我想我也不必多说吧。第二: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确实,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起点比较高一些。小朋友必须
6、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据我调查,一年级的学习状态不好的孩子,后来出色的比较少。一般走学习这条路的孩子,从一年级就能显露头角。这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没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没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顺顺当当地成为合格的小学生。但是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不是当学生零起点的,举个例子:拼音教学一般安排的时间是一个月左右,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效率是不高的,基本上是认识一下老师,认识一下同学,熟悉一下
7、学校的环境,特别是厕所啊,老师的办公室啊什么的,训练一下常规。在仅仅剩下的20来天的时间要会认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更重要的是会拼读,能力高的要会直呼音节。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班里大多数孩子会读会拼,教师就会往后教学的,跟不上的教师会让你在家领教。但是很多家长又不是那么细心和上心,导致最后,小学毕业还是有一些孩子分不清一些复韵母,加不准声调。这时候你或许又会问:现在不是国家不允许幼儿教育小学话吗?一般小学的内容幼儿园是不涉及的,特别是拼音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奥,其实对于刚才的话题我是想说:国家在幼儿
8、教育发展纲要上提出这样的建议,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是就国家现存的现状,及时提出的。我们国家幼儿教育的现状就是经费不足,一般是以教养教,国家财政拨款很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水平侧参差不齐,造成研究少,无经验,就照办小学的那套,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样好操作,容易管理。没有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才硬性的提出了这样的一些规定。我的观点是我既不提倡幼儿园怎样抓这个东西,把它开个课程里,也不赞成刻意的回避这些内容,假如你的素质较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