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

ID:38724684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_第1页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_第2页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_第3页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蹲踞式起跑课堂观察报告施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给观摩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所执教的水平五田径模块之短跑:蹲踞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一课,引发了笔者的许多思考。一、田径必修模块之短跑单元,如何安排课时及各课时的内容?田径必修模块,大多数学校都会把“短跑、耐久跑、跳跃、投掷、田径理论及规则知识”作为18个必修课时的内容。那么,短跑单元一般安排几个课时?各课时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呢?教案显示,黄老师把蹲踞式起跑及加速跑列为短跑的第1课时,那么,第2、3次课时是什么内容呢?同样的疑问在另外两节跨栏跑课中也存在着。毛振明认

2、为,单元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教学内容的“集合”或“板块”。单元内部的课时与课时之间是相互承接,相互影响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心中应始终有“单元的概念”,对每个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价值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个人认为,教学设计之“教材分析”环节,应增加单元分析,这也能促使看课者理解执教者的意图。二、水平五选用蹲踞式起跑及加速跑这个教材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蹲踞式起跑从小学开始教,水平五继续用这个教材,究竟要在原有基础上教给学生什么呢?要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发展什么?应用什么?黄老师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起跑

3、前后的重心及姿势,难点:蹬摆的协调稳定。个人认为,这个重难点只是针对“蹲踞式起跑”技术,而对本课的另一内容“加速跑”并没有涉及,从而感觉在课的设计中,黄老师始终将重点落在“起跑”环节,对起跑后的加速跑较少关注,相应的练习手段也较为欠缺。因为对黄老师设计的第2课时不了解,如果第2课时就进入了途中跑教学,那么,个人斗胆认为,执教者对“为什么教蹲踞式起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下面就假设黄老师的第2课时是途中跑,那么,对第1课时“蹲踞式起跑及加速跑”的教学设计,本人提出以下设想。1、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框架,学生已经在小学、初中有过学

4、习,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能理解诸如概念、力学原理等知识。合理的起跑能使人体从静止状态快速转化到运动状态,并获得足够的原动力,推动人体向前跑进。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同飞机飞行一样,从地面到高空,需要逐渐抬起机身,才能保持飞行的稳定与快速。根据以上认识,个人认为,起跑环节,重点在预备姿势时的重心前移(肩关节超过起跑线)及合理的后蹬角度(这个角度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次尝试体验,比如后腿伸直、后腿小于60度,后腿90度等状态下起跑蹬离的快速有力程度及自身感受到的本体协调感,如此方式也可以改变“我说你做”的被动学

5、习局面,使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黄老师所设计的练习,虽然体现出一定的递进性,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仍有一些学生没有形成合理的后蹬角度,“直腿”现象仍有不少。2、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应落实在起跑后的加速跑,即学会蹲踞式起跑的根本目的为加速跑服务的。在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基础上,可以用“约束”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掌握加速跑技术。比如,下巴夹住物体(如矿泉水瓶等)跑、胸前放一张报纸或纱巾跑、在起跑线前1米—20米处分别拉上不同高度的标志线(距离及高度要依据学情而定)跑,以此“约束”起跑及加速跑时的头部及躯干

6、姿势。三、田径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学生为什么普遍不喜欢上田径课,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习过程显得较为枯燥。“当年大学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这种现象不在少数。如何根据项目特点及学情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高中学生的“乐学”往往体现在“能启发思考的学,能带着问题的学,能自我发现的学,能愉快合作的学,能竞争进步的学”等。黄老师在组织教学中,一般采用集体练习及分组依次练习的形式,教师统一指挥,掌控着整个练习的进度。个人认为,课的组织还可以更丰富些,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分

7、四个练习场地,由场地中央向四周扩散。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起跑的合理性,比比谁的起跑姿势好?谁的起跑启动好?谁的加速跑动好等等。约束物体由学生轮流控制,控制者既可以观察同伴的练习,又可以提出纠错意见,同伴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如此,也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学设计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与设计者的价值判断及价值取向有关。以上观点,也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仅供大家批评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