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1997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计算失误 不容忽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失误不容忽视——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和矫正策略《新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目前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许多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达不到既定的要求,他们往往在计算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取不到理想的成绩。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老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在普遍存在
2、这样一种现象:教者“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期望学生只要学会方法了,至于计算便是很简单的事了,不成问题;而学生呢?他们绝大多数不太注意计算,都认为太简单了,不值得在计算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且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估算和简算的意识,他们往往只看题目的要求,要求估算的就估算,要求简算的就简算,没有要求估算和简算的即使能简算的也不去简算,更没有估算的习惯。计算错误屡屡发生是小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看错写错数字;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等,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分析计算差错的原因,部分家长和老师以及相当
3、多的学生都把它归结为“粗心大意”,那么“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教材、教学方面的原因外,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导致错误的心理原因1、感知失真小学生感知事物一般较容易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27÷9”看作“72÷9”,将63÷()=9看成36÷()=9等等。2、“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
4、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例如:减法和乘法的计算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算准确,而把两种运算合起来时,有不少学生经常就会犯先算减法,再算乘法的错误。3、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定势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与旧知识类似的问题,但是连续运用类似的旧知识,则会强化定势,形成思维的障碍。消极思维定势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运算概念、法则、性质的正确理解,而导致计算出错。如在初学小数乘法时,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列竖式时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再如连续三道除法后做一道减法,多数学生会做成除法。4、情感因素的不良影响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导致计算失误。当数目小,算式简
5、单时,“轻敌”思想诱发出一种亢奋而又松弛的心态,往往会造成计算失误。当计算数目大,算式繁时,学生烦躁不安也易导致计算失误。也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百思不解时,一旦顿悟,会产生兴奋冲动,忽视必要的检查,导致计算失误。还有的学生受到“简便计算”等强刺激作用,大脑一兴奋,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125×8时,会出现原式=1÷1=1的错误。二、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措施1、强化首次感知教师要强化首次感知,为学生提供准确、鲜明、生动的首次感知材料,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首次认知活动。如用彩色笔强化其观察,以教师的重音刺激其听觉,对于
6、那些容易混淆而造成错觉的数字与符号,如“6”与“9”,“+”与“×”等,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充分注意,从而达到强化首次感知,提高一次到位率。2、强化学生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为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教师在课堂中还可改变计算题的出示方法,如进行听算训练,再如口算题的出示,将以往看一题算一题的过程改为先看一下题卡,然后教师立刻收回卡片,再让学生报出答案,此方式强化了学生注意力。3、防止定势干扰在教学中,把新知与相联系的旧知进行比较,以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异点和相同点,有利于把新知
7、识纳入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使原有知识得到完善和发展,能有效防止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避免刻板、机械、单一的练习,以拓宽学生灵活解题的思路。4、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要学生养成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在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四点:一、书写规范。(包括草稿上所列的竖式也要条理清楚)二、看清数据、运算符号,明确运算法则。三、细想算式特点,可否利用运算规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四、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当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