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

ID:38715525

大小:7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8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_第1页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_第2页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_第3页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_第4页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艺独特的沔阳三棒鼓                 近日,我的好友在我博客中插放了一曲沔阳三棒鼓,使湮没了多年的民间艺术再现在我的眼前,也让我看到了昔日的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凄凉情景,“身背三棒鼓,流浪到四方,鼓儿咚咚,锣儿哐哐,含着眼泪去卖唱,好不叫人痛断肠。”这一沙哑而悲愁的音符,又怎不令人肝肠寸断,伤感万分呢?     可以想象,历史上的沔阳,天门一带的地势是何等的低洼,水灾是何等的频繁,百姓们的生活又是何等的贫穷。据[沔阳州志---地埋]记载;天沔一带因“土瘠民穷”,“十年九水水”被称为“泽国”。自乾隆三十年间到同治九年的一百零四年间,天沔共发生水灾五十四

2、次,水势横溢数百里,人畜淹死无数,老弱转移,十室九空。因此,穷苦的人们只好身背三棒鼓,或夫妻,或兄妹,或父女,流落他乡,穿林过市,沿门乞讨唱花鼓。由此可见,特殊的环境创造了三棒鼓艺术。     沔阳三棒鼓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称三仗鼓,以杂耍三根特制的鼓棒击鼓伴唱而得名。宋元时,城市中的娱乐场所叫“瓦舍''或叫“瓦肆”。“瓦者野合易散也”,瓦舍内设有表演杂剧和曲艺的勾栏[即戏棚],后逐步走向农村。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载;吴下向来有妇人打三棒鼓乞钱者,余幼时尚见之。明代后流入湖北。又据[沔阳实录]中载;氏[陈友谅之妻]女形美而善歌舞,脚常曲行,口吐依呀----氏善刀法,三刀

3、齐发,来回如飞------谅[陈友谅]编歌子队,演唱军兵间''。清代末叶三棒鼓与凤阳花鼓合流,流传更广。为谋生计,沔阳,天门一带的人们背井离乡,浪击天涯,到中欧,到东南亚,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他们被称之谓''中国的吉卜赛人。'     沔阳三棒鼓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其表演方式是;腰系鼓,颈挂锣,用两端嵌有铜钱的三根木棒,轮流抛于空中,双手一边丢棒,接棒,一面击鼓,一面敲锣,同时应节而歌,这是单人的玩法;二人表演时,更为精彩,一人丢棒接棒,击鼓歌唱,一人敲锣,并为丢棒者伴唱,棍棒时儿在空中划出三条晃晃的曲线,时儿变换成一个个多彩的花环,稳稳地接住,抛起,再接住

4、,再抛起-----那种精美的表演,真让人看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三棒鼓的鼓面直径七寸五分、高四寸。三根鼓棒,每根长七寸,凿三个不同侧面的小方孔于棒上,嵌入铜眼钱。三根鼓棒共是九眼十八铜钱。三棒鼓丢打起来,眼钱相互碰击,鼓棒上下翻飞,落鼓合拍成音。丢打三棒鼓的技艺约二、三十种,如“金线吊葫芦”、“姑娘纺棉纱”、“白蛇吐飞箭”、“麻雀钻竹林”、“乌龙搅水”、“跛簸箕”、“砍四门”、“单跨花”、“双跨花”、“单背花”、“双背花”、“织布”、“绞花”等。沔阳三棒鼓词有十多种唱法,多为天沔小曲,江汉民歌,其唱词通俗简练,词句简短,每段押韵。鼓词格式为''五五七五'',通称'''

5、'五七韵'',也称''纯七韵'',它的内容常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即兴变换,但不论如何变换,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类的内容,最终达到给钱给物的目的。  沔阳三棒鼓曲目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传统的多是反映旧社会人民的悲惨生活,如《逃水荒》、《宣统皇帝坐金銮》、《开门曲》、《十恨》等。也有以描叙古人和四时景色为题材的曲目,如《十绣》、《唱八景》等。还有一部分曲目是采自民间的民歌小调,如《月望郎》、《孟姜女》、《叹五更》等。现代的都是歌颂人们新生活,新风貌,如《我们湖乡新事多》、《敲锣打鼓上北京》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