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

ID:38713249

大小:1.9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8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_第1页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_第2页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_第3页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_第4页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威利斯顿盆地大型油气田石油地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石油地质学期末考核作业——文献翻译威利斯顿盆地ElmCoulee大型油田石油地质研究授课教授:蒋有录班级:资源研09-8班专业:地质工程姓名:隋永婷学号:Z0901002525威利斯顿盆地ElmCoulee大型油田石油地质研究摘要威利斯顿盆地ElmCoulee油田是巴肯组中段(泥盆系一密西西比系)的一个大型油田,发现于2000年,在2000年开始在这个油田钻水平井,目前为止,油井总数已有600多口,其石油可采储量在两亿桶以上。油田区域内巴肯组可划分为三段:(1)上页岩段;(2)中粉砂质白云岩段;(3)下粉砂岩段,总厚度介于3.1到15.3m之间。上部页岩呈黑灰色

2、,坚硬,以硅质为主,呈页状。页岩由暗色干酪根、少量粘土、一些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干酪根以无定型为主,整个页岩段内有机质均匀分布。上页岩段的厚度为1.8~3.1m。中段为粉砂质白云岩,厚度为3.1~12.2m。下段为泥质粉砂岩,有掘穴动物和腕足动物化石碎片。相当于油田以北地区巴肯组下段的黑色页岩相,为深水黑色页岩相在向陆上倾方向上的同位地层。下段的厚度为0.61~1.8m。根据化石的丰富程度和掘穴的数量来判断,巴肯组各段的沉积环境为含氧环境、低氧环境和缺氧环境。ElmCoulee油田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巴肯组中段,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埋藏深度为2593~3203m。目前

3、发现的油田面积大约为1165km2。巴肯组中段的孔隙度介于3%到9%之间,渗透率平均为0.04md。巴肯组中段的储层物性随着粘土基质含量减少而变好。基质渗透率在区内石油开采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水平井的井距为640~1280英亩。初产量为200~1900桶/日。该油田的巴肯组上段可能对石油产量也有一定的贡献,估计在总产量的20%以下。ElmCoulee油田的情况说明,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油气系统的石油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引言密西西比系——泥盆系巴肯油气系统特点为:储层低孔低渗、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和区域油气聚集。目前非常规成藏带是很多油气公司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认为巴肯组烃源岩

4、的潜力巨大,生油量估计在100~4000亿桶(Dow,1974;Williams,1974;Meissner,1978;Schmoker和Hester,1983;Price等,1984;Webster,1984;Meissner和Banks,2000;Pitman等,2001;Flannery和Kraus,2006;LeFever和Helms,2006)。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巴肯组的油气资源量为石油36.5亿桶(5.8亿方)、伴生气和溶解气1.85万亿立方英尺(518亿立方米)、天然气1.48亿桶(0.235亿方)。图l表示了25威利斯顿盆地密西西比系的底面构造图。

5、这个盆地Nesson、Billings和CedarCreek背斜的特征比较明显。1950年第一次发现石油就是在Nesson背斜。1951年,Nesson背斜的志留系Interlake组油藏首先投入开发。有证据表明,这些构造很多都具有古老的成因,且对古生界的沉积有影响(Gerhard,1990)。图1威利斯顿盆地的位置图及密西西比系底面等高线图(海底)等高线间隔305m。ElmCoulee油田位于蒙大拿州东北部。虚线显示了巴肯组的分布范围。P=帕歇尔油区的位置;A=安蒂洛普油田的位置。巴肯油气系统由巴肯组、Lodgepole组下段和ThreeForks组上段组成(图2

6、)。在威利斯顿盆地大部分地区,巴肯组由三段组成:(1)上页岩段;(2)中段粉砂质自云岩或白云质粉砂岩和砂岩;和(3)下页岩段。巴肯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富含有机质的巴肯组上段和下段。25图2巴肯组及相邻地层的柱状剖面图。巴肯油气系统的组成包括巴肯组的烃源岩以及巴肯组、Lodgepole下段和ThreeForks上段的储层(据Webster,1984)。巴肯油气系统在威利斯顿盆地的深部位形成了连续油气积累。连续油气积累具有以下全部特征:大面积油气聚集;没有明确的油水或气水界面;扩散边界超压;原始储量很大但采收率很低;不产水;储层距离成熟烃源岩非常近;储层基质渗透率非常低;

7、油藏上倾方向存在含水层。巴肯油气系统具备所有这些特征。巴肯油气系统中很多储层的渗透率都很低。是由于天然裂缝或基质渗透率发育,产油区储层渗透率比较高。ElmCoulee油田发现于2000年,位于蒙大拿州东北部威利斯顿盆地的西部(图1)。在2000年钻水平探井之前,有几口垂直生产井从巴肯组采油(油井的主要目的层是较深部储层,巴肯组是次要目的层)。2000年开始在这个油田钻水平井,到目前为止水平井数达到600多口。油田最终可采储量估计在2亿桶以上。文中总结了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的石油地质概况,并介绍了ElmCoulee油田和蒙大拿州东北部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ElmC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