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解读文本

谈谈如何解读文本

ID:3870020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谈谈如何解读文本_第1页
谈谈如何解读文本_第2页
谈谈如何解读文本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谈如何解读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谈如何解读文本语文教材是静态的文本,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应把很大一部分的功夫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以免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不适合内容。一、把教材当作作品阅读拿到一篇课文,教师能不能先不把它当作教材,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从一名读者的角度去反复阅读和欣赏呢?我想不但是可以的,而且也应该提倡。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种阅读方式有多种好处。首先,教师可以摒弃杂念,轻松地阅读,获得比较感性的阅读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从中体验到与学生相类似的阅读感受,容易产生共鸣。再次,教师能从中体悟到教材本原的

2、一种东西,用以指导教学,这是尤为重要的。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时,大量阅读了史铁生的作品,了解了史铁生的有关背景资料,所以她才能把文本的的主题从母爱提升到到生命的热爱和郑重。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的,课文只是地面上的一棵树,树底下都有很发达的根系,如作者,如文中所涉及的风土人情,以及有关的背景故事等等,教师应该予以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文本的内涵,对文本有更加立体的认识。然而,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仅把文章粗读一遍,即翻开教参,或打开电脑,捧起了别人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在集体备课中,由于操作不当,最后变成了分担备课……这样一些方法,看似减轻了教师的负

3、担,实质是牺牲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牺牲了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后果是令人担忧的。教材源于作品,作品的范畴要远大于教材。因此,把教材当作作品来阅读,这是一种求本索源的阅读,是一种大阅读,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阅读。这种阅读,需要教师以更高层次的目光来欣赏,需要教师借鉴大量阅读的经验和文化视野。所以,把教材当作品来阅读,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敏锐地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背景、作品特色等文本价值。二、走进作品,完整地解读文本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边是利用已有参考资料和自己的文化积累对文本的二次解读,一边也是在构思阅读教学的合理设计—

4、—如何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方法更好地教给学生们。当我们语文教师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的时候,那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最好的体认。初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我被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他们是在前一天大地震造成了惊人危害及第二天仍有余震危险的情况下为素不相识的大陆青年捐献骨髓的,再读文本时,不止是感动而是肃然起敬!通过课外资料阅读总结出李博士12个小时送骨髓奔波的行程,又一次读文本时,涌上心头的不仅是尊敬感动,还有愤慨。如此三番五次解读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中国地图上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具体路线和时间,引导学生质疑: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

5、,为什么还要到香港中转?学生明白到这是因为台湾当局不允许台湾直接飞到大陆。由此,情感再次升华——尽管有台湾海峡阻隔着,有许多人为的原因阻隔着,但是,阻隔不了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披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我深感,深入解读文本,就是要入乎其内,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从而领悟文本的真正内涵。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悄然的过渡、迁移拓展,使学生出乎其外,启发学生走出课本,实现文本的再创造。三、抓住文体和文题解读文本小学课本上的文体,不外乎可以粗略地分成诗词、小说、散文、故事、说明文和应用文。对于诗词的解读

6、,我们重点应抓住关键处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字字领悟,句句推敲。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语文教学的要素。对于散文的解读,则应重在对文章思路和作者情路上的把握。童话的解读要关注幻想。民间故事的解读,要关注引领学生向往美好,寓言故事则研究寓意,说明文的解读从科学入手,应用文的解读从写作方法入手。小学课本中的文本,大都通俗易懂,主题明朗,尤其是文章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对课文内容或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一种高度概括。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好文题资源,善于利用课题提出问题,以此正确解读文要。抓住文题提问题,如《从现在开始》,课文题目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解读文本有关的问题

7、:课文中几次出现“从现在开始”?分别是谁说的?再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根据这个课题,可以找到这些问题:谁对谁说这一句话的?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最后有没有把鱼放掉?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实就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四、站在学生角度读教材于永正说:“对深度语文我没有研究,如果它指的是教材要挖掘得深,我也赞成,但要有度。”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十分的深入透彻,但是有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一样多,感悟的一样深呢?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年龄经历,决定了他们的认识,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