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

ID:38690799

大小:27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7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_第1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_第2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_第3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_第4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完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 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该方法强调腧穴与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将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分别归属于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  ◎解表穴   (12穴)  ◎清热穴  ·清心热穴  (9穴)  ·清肺热穴  (10穴)  ·清肝胆热穴 (20穴)  ·清胃肠热穴 (18穴)  ·清三焦热穴 (7穴)  ·清热解毒穴 (21穴)  ◎止咳平喘化痰

2、穴(31穴)  ◎消食导滞穴 (16穴)  ◎益气壮阳穴 (28穴)  ◎补阴穴   (9穴)  ◎温里穴   (13穴)  ◎平肝息风穴 (15穴)  ◎理气穴   (49穴)  ◎理血穴   (10穴)  ◎调经止带穴 (26穴)  ◎利水通淋穴 (15穴)  ◎安神穴   (19穴)  ◎开窍苏厥穴 (28穴)  ◎利窍穴  ·利目穴   (19穴)  ·利鼻穴   (9穴)  ·利耳穴   (5穴)  ·利口舌咽喉穴(16穴)  ·通利诸窍穴 (14穴)  ◎袪风除湿穴 (12穴)  ◎舒筋活络穴 (54穴)  腧穴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从人

3、的整体来说,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藏精寓神、化生精微。腧穴布散于体表,是气血汇聚、转输的部位,因而脏腑与腧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内在脏腑出现某些病变可以在相应的腧穴上反映出来,同时在体表腧穴上施以或针或灸,则能治疗相关脏腑的某些疾病。  1.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  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向自然界索取食物、水和空气。其中摄入的水谷经过脏腑的腐熟、传导、运化等作用部分转化为精微,其糟粕则经过脏腑的气化、排泄等作用面排出体外。水谷精微可进一步化生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即气血津液和精,并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运送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

4、而滋润荣养周身。总之,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而气血又汇聚、转输于腧穴。  2.腧穴是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之处..  腧穴既是正常气血运行交会、出入之所,也是邪气时常客入之门。医生可根据腧穴的某些特殊反应来诊断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有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就可能会产生特殊感觉。如肝病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心脏病患者在心前区可有压榨痛。如果患者在肝区或心前区有疼痛感,便可初步判断为肝病或心脏病变。近年来先后发现的胆囊穴、阑尾穴等都是利用腧穴反应来协助诊断的。同时,腧穴又是医生进行针灸施治的部位。如取温补肾阳的腧穴治疗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病证,取平肝泄

5、热的腧穴治疗肝经郁热的病证等。总之,脏腑疾病可以反映在腧穴上,以利于诊断,针刺腧穴后又可治愈相应的疾病。◎解表穴   (12穴)凡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可用于治疗表证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状的腧穴,称为解表穴。  解表穴大多分布于头及项背部,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经外奇穴、如督脉的大椎穴、陶道穴、风府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风门穴、玉枕穴、京骨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经外奇穴的太阳穴、当阳穴、颞颥穴等均为治疗表证的常用穴。  本类腧穴在操作时,应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及深度,多采取平刺或斜刺,如风

6、池穴、大杼穴等,此外部分腧穴禁炙,如风府穴、颞颥穴等穴。  本类腧穴除具有解表作用外,还兼具利窍、安神、止痛之功,可用于外邪所致诸窍不利之症,如喉痹、目赤肿痛以及癫狂、痫证等,故多与清热、祛风、利窍作用的腧穴配伍使用。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以上腧穴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为其主要作用,因其所属经脉及所在位置的不同,又多兼具清热、镇痉、安神、利窍、通络等作用。  这些腧穴分别隶属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奇穴,故多兼有清热的作用。如大椎穴、陶道穴

7、、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太阳穴、颞颥穴、百虫窝穴等穴,可治疗风热感冒、喉痹、鼻衄、齿痛等症,其中大椎穴、陶道穴、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等穴均位于头项部,故又可镇痉、安神、醒脑,可治疗癫狂、痫证等。  大椎穴为督脉与三阳经脉的交会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故大椎穴对全身阳气及其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治疗因风寒外袭,表阳郁闭的风寒感冒,具有宣阳解表之功。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可通利宫窍,用于治疗目赤、鼻塞、耳鸣、耳聋等。  太阳穴、颞颥穴为头部奇穴,具有明目的作用,可治疗目翳、近视等眼疾;百虫窝穴为下肢奇穴,可活血、利湿,治疗皮肤瘙痒、湿疹、风疹等皮肤病。  

8、此外,在本类腧穴中,大杼穴为骨之大会,故可舒筋活络,治疗肩胛酸痛、腰背痛、足疾等。京骨穴、玉枕穴、当阳穴可活络、安神、定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