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

ID:38688006

大小:7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7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_第1页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_第2页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_第3页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_第4页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陀开示正念医病的方法》世尊在开始进入雨安居后,忽然生了重病,转而生起几致致命的剧痛。在那时候,世尊只是纯粹的安住在正念、正知的及不受恼害的状态(不沮丧)。世尊自己思维:“假若我没告诉随从。没通知比丘僧团而入涅槃,还是不相宜的。我应该住于精勤,降伏这个病,以留住寿命。那时候,世尊住于精勤,降伏了那个病痛,而留住寿命。然后,世尊的病就痊愈了。这段经文是描述世尊如何安住正念正知中,而保持忍耐,克服病痛的经过。世尊告诉我们。当病痛的时候,要以智慧辨别,而适当的引发正念,来忍耐,当苦受坏灭时,以智慧辨别苦受的刹那性、苦性与无我性。藉由观察所领悟的真

2、实相,接受、忍耐这此身内的苦受,不被那些苦受击败,不由于跟随着苦。佛陀在经典中也开示了要如何正知。“比丘们!有比丘就身体观察身体而住,是热诚、正知、具正念的,来调伏世间的贪、忧。如何是正知呢?有比丘向前行和返回行的时候。比丘都以正知而行;向前看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在弯曲和伸直肢体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在穿袈裟、大衣和持钵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在吃、喝、咀嚼、品尝味道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在大小便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在行走、站立、坐着、躺卧、醒觉、说话、沉默的时候,他都以正知而行,这样的以正念、正知、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假使生起

3、乐受时,他如是了知:我生起此乐受,此乐受是由缘而生起,没有缘就不会生起。是何者作为缘呢?是以这个身体为缘。然而,这个身体是无常所造作的,是随缘而生起的。假使是缘无常而造作,依缘而生起的身体,依缘所生起的乐受,是不会常住的。在身体和乐受上住而观无常,住而观离欲。住而观灭尽,住而观捨。又,他在身体和乐受上观无常而住,观消亡而住,观离欲而住,观灭尽而住。凡是在是在身体和乐受上的贪随眠都被舍弃。进一步说明,世尊一样修习过去在大菩提树下所发现的内观法,无碍的、无烦恼盖的实践了色法的七种观及非色法的七种观,藉由大毘婆舍那观法来进行十四种观后,镇伏了苦受。

4、“愿这些苦受十个月内不再生起“。之后,进入三摩钵底。苦受被三摩钵底所镇伏,在十个月内,都未再生起。色法的七种观食:无常随观、苦随观、无我随观、厌离随观、离欲随观、寂灭随观、舍遣随观。《长阿含经》卷六列出九种常见病,并指出得病的因缘,包括饮食方式在内,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一寒病,人必寒温得宜,则身体安乐,若不注意保暖,为寒冻所逼,则成一切病。二热病,人必温凉得宜,则身体和畅,若不注意防暑,为热毒所中,则成一切病。三饥病,人必假饮食以资其身,则诸根强健,若不得食,如现代人为减肥而盲目节食,则虚弱而成一切病。四渴病,人必假浆水以养其体,若不得浆

5、水之饮,则肠胃枯焦而成一切病。现在能喝的东西特别多,要注意辨别,乱喝也不成。五大便病,人必假饮食资益诸根,饮食入腹变坏,须便利以时。若强忍过当,即能生一切病。六小便病,人必得汤水资润色身然汤水入腹之后,须便利以时。若强忍过当,即能生一切病。现在,很多人都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忙得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七欲病,若人贪于淫欲,则能成痨怯虚弱一切病。现在,放纵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八饕餮病,饕餮即贪食,若贪食过度,即能生一切病。现在,得这种富贵病的人越来越多。九老病,人年老则筋力衰弱,若起居食息不能中节,即成一切病。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九种病,都

6、属于四大不调的范畴,其病因,仍不出“饮食不节、卧起无常”的原因。疾病生起的原因,在『南本涅槃经』卷一○、『摩得勒伽论』卷六、『大毘婆沙论』卷四六等经论名为「病因」,而『解脱道论』卷一一及『南海寄归传』卷三则称为病源。无论病因或病源,在经典上有好几种的分类法。例如『大智度论』卷八中所提的「先世行业病」与「现世失调病」等二大类别,或『摩诃止观』卷八上所说的:四大不顺、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所为、业报等六个病因。如『大智度论』卷八说:「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今世病有二种。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结坚宿疹;

7、二者外病,奔车逸马堆压坠落、兵刃刀杖种种诸病。问曰:以何因缘得病?答曰: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繫种种恼故。今世得病,现世病不知将身、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诸病。如是有四百四病。」佛陀在经典中有提到修习正念可以治病,所指的就是四念住。一般所谓的[小乘四念住],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也提到了四念住,但是却是对大乘根基的修行者所开示的。如下:

8、“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念住]。何等为四。谓[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善现。[身念住]者。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