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1181
大小:10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中国私立教育的过去与现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私立教育的过去与现在巴黎八大教育系学生赵长兴2003年12月6日根据公元前二世纪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推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体系。而私立教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整个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在1949至1978年间,私立教育被公立教育完全取代,消失了三十年。随着改革的进行,私立教育于80年代中期复苏。其过去与现在有何异同?面对现代性种种现象,其教育何去何从?正值我开始作题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博士论文之时,中法教育研讨会在八大举行,在此我试图扼要勾画一下私立教育的发展情况。我把其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由远及
2、近,逐步具体化。第一阶段是公元前770年春秋战国时期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古代传统私立教育;第二阶段是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近代私立教育;第三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3年的民办教育,即私立教育。传统的私立教育对中国文明的进步和学术研究与教育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孔子打破当时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垄断,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有一定规模的私立学校;其思想在漫长的几千年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和传统教育,一千四百年前在隋唐时期出现的世界上较早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正是根据孔子的人才思想建立的,为儒家教育思想在
3、中国大地上扎根提供了基础。儒家经典著作的发展历史可以代表中国传统私立教育的历史。在这一阶段,私塾是传统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它形式的教育有许多,基本可以分成供儿童学习的蒙养或蒙学和为成人开设的高级教育。1宋代的书院在古代私立教育史上占居重要位置,值得研究。书院拥有自己的一套有关师生的学规、自修体系和自由辩论的独特形式。对教育目的,读书方式以及日常生活规则均有明确的说明。师生之间维系着一种“同志”式的友好关系,教学行政并不十分严格,主要依靠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进行管理。阅读的书籍教材如同其他整个封建时期,主要涉及社会和
4、伦理关系以及哲学、历史、音乐等方面。儒家教育局限于道德修养和对“君子”的培养,自然科学涉猎很少,经商和务农基本不谈,体力劳动备受歧视。十九世纪末来到中国的耶酥传教士为在中国建立近代西方教育体制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止,新教育学校取代了私塾。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至1956年间,私立学校经历了国有化的历程,教会学校和残存的私塾也被改造成公立学校。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私立教育--官方统一称为民办教育—在八十年代中期重新出现。各种学校形式多样,主要有半公半私的公办民助(指90年代中期改变管理方式的公立
5、学校)、民办公助(指资产混合或由事业单位或个人管理的的学校)等学校和纯私立的学校等。民办教育初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职业培训。自93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在是全额免费之后,民办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97年颁布的民办教育规定是第一份涉及民办教育的专门文件。2003年9月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标志着民办教育终于走上法律轨道。据2002年统计,民办教育学生在学前教育阶占27%,小学1%,中学2%,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6.03%,大学1%。目前民办教育有一定的特点。一些民办学校因资产原因在用人、课程安排、教材选定和资产管
6、理上受到政府的监管,无法真正作到独立。民办教育的质量和2水平达不到一定标准,受到社会的批评。民办教育不同于国外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宗教团体的资助和宗教思想的介入。多数创办者实际是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当代教师的思想比过去更趋向实用。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课程与公立学校一样,教学都围绕着考试目的进行。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投资者和学费。至于高等民办教育,由于慎重发展政策、投资高校经费需求量大和教学质量差不能发给国家承认的文凭等原因,其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相对缓慢,远难与公立竞争。从历史上看,私立教育的繁荣得益于
7、政府的积极灵活政策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总体上说,私立教育是精英教育,有自由、独立和灵活的特点,能解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教学方法仍长期处于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的状况。检查知识记忆的考试方式未有改变。上大课便于知识记忆,仍是主要教学方式。民办教育的现代性突出,重视实用和效率,信息和交流技术被私立名校广泛使用。传统儒家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培养“君子”品德;而现代教育却不十分重视个性的发展,偏重对社会和集体目的的追求。这对一个向中国这样的伦理国家来说是个重大教育问题。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